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得了心理病的我,如何走上“自救之路”……

得了心理病的我,如何走上“自救之路”……

作者: 方雅性格完善_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17:19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朋友圈充斥着一句“我太难了”。说完这句话之后,后面还要加上一连串的“!!!!!”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每个年龄段,生活的“难点”来的都毫无新意:

    小聪,27岁,公务员,刚刚买了房的他,才想到自己上个月的花呗没有还清。

    小A,30岁,互联网程序员,每天下班到家都要九点之后,从胸口到嗓子,只要休息,身体没有一个地方是舒服的。

    小敏,32岁,销售,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两岁的孩子,一线城市的她,每个月都有两万的“财政赤字”需要填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夜夜难以入眠成了“小事”,身体上许多轻微程度的“不适”逼着自己久病成医。

    我们能轻易地说出自己压力很大,却不能承认自己“焦虑”。

    因为,“情绪”是弱者的代名词,生活不允许有“弱者”。

    01、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

    无论任何一件事,我总是可以把最坏的结果推倒出来,然后放在脑子里一直想,被自己吓得不能安心生活。

    我曾经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和资料,发现如果不从自己出发,我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容易焦虑”的情绪。

    我无法向身边的人“开口诉苦”,很多“苦闷”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它压在心里,因为“示弱”的不安全感会让我更加焦虑。

    伴随着焦虑,会有其他更多更明显“症状”。

    我常常觉得沮丧,心里像是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直到我的身体,开始出现躯体症状,长时间的心悸、视力下降、四肢麻痹、腰腿疼痛……

    焦虑来的时候,从来不是“单枪匹马”,与之相伴的,还有更深的抑郁、躁郁,以及长时间积压在心头而产生的躯体障碍和人格障碍。

    这种“濒死感”压的我喘不过气,我不能把自己“逼死”……

    这一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走向“自救之路”。

    02、你属于哪一种“思考”方式?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因为对未来的过分关注,而没有活在当下。

    因此,陷入焦虑的人,常常会因为对于未来的“不可控制”和“沮丧的想象”,而倍感低落。

    A. 极端思维

    容易陷入焦虑的人,其性格中,往往存在着很强的“偏执因子”,他们思考问题总是容易极端。

    他们是潜藏的悲观主义者,或许从童年开始,他们就被父母“偏执的评价”体系对待过,造成了他们在成年之后,“非黑既白”的思考方式:

    这件事不是成功,就得失败;

    我拿不到“优”就是“差”;

    我一定是得了重病……

    这种偏执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忘记,在“正反”两面,其实,还有“中间梯队”,事物的发生结果,也不仅仅是“单线的指向”。

    B. 灾难化思维

    对于未来的“恐惧”和“担忧”是“焦虑情绪”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很多人,喜欢把未来全部想象成坏的“方面”,而忽略其积极的“可能性”,然后长时间的“浸入”这种思维模式,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成为一场灾难,直到把自己包围。

    C. 极度自责

    对于很多被“焦虑情绪”包围的人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始终扛着一个家庭、或者一份工作里过多的“责任”,因此,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毫无疑问,他们是“好人”,可是这种“好人”是以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代价。

    03.得了心理病的我,如何走上“自救之路”……

    对于“焦虑者”来讲,如何深入“潜意识”,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焦虑自救”的核心问题。

    在中心,很多被“焦虑”困扰的来访者,他们并不是因为“焦虑”来进行康复,更多的是因“焦虑”而诱发的更深程度“心理障碍”。

    小强,抑郁状态长达五年,他每天开心不起来,没有办法工作,甚至没有办法安心的睡上一觉。在到达中心之前,躯体反应日夜折磨着他,他很长一段时间头疼,眼花,腰疼,乏力,甚至腿软。

    康复导师表示,小强真正需要的是改变自己思维的习惯,才能完全走出“情绪困局”,他的康复需要三个阶段:

    A、 深入潜意识:

    小强自幼父母残疾,在家庭中,缺乏母爱,导致他严重的缺乏对于自我的关注,一直把目光,投射在“其他人”的身上。生活中,他只要看到和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妇女就想讨好,自小跟父母分离的焦虑让他有种很强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找个女朋友恨不得跟到卫生间。

    康复导师帮助小强重新“回到”童年,帮助他学着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重视自我的“情绪表达”,正确认识因童年“关爱缺失”而产生的“失落感”和本不属于自己的压力。

    B、接纳自我:

    童年的经历使得小强对很多时期都陷入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强大”,才陷入这些困局,康复导师帮助他客观的认识曾经的经历和现在的问题,学着把身边的问题归于环境和外在,而不是自己,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

    C、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正确的“思维习惯”是建立“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的基础,对于“焦虑者来说,要对生命任何时期都抱着希望,尤其是“解决焦虑”这件事,相信自己反复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治愈自己”是一条漫长的路,作为一个“行路者”,这条路你也许会碰到“领路人”,或者“路友”。

    要知道,焦虑不过是一场“心灵感冒”,面对这场“小病”,救自己从爱自己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了心理病的我,如何走上“自救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ed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