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饱暖思淫欲”这句俗话听起来比较低级,但我想说明的并不是字面的表面意思,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是什么驱使了欲望的产生,那么在不同的层级的人身上它的表现不同在哪里。
人性看行为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良是一种选择。”
这句话来源于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人在路上捡来十万元,按道理应该归还失主,因为这不是自己的钱。但如果你捡到的刚好是你能救命的钱呢?你会不会选择归还?
这种人性的拷问在极端的条件下,善良是不是成为了一种选择!
又有位教授这样说过:“各位企业家们,你们有没有曾经做过坏事或者偷窃过别人的东西?我想说明的是,在我没有成为教授以前,我也曾经偷过别人的东西。”
听完这位教授的话,所有的企业家鸦鹊无声,也许多少都有点不为人知的故事吧,哪怕你把公司的一支笔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带回了家也是一种“偷”的行为。
而这就是人性!
又例如某位公务员在遇到一件恶劣事件他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如果我不是身有公职,那么……”
这就是因为某种身份的行为约束,可见在某一种特定情况下善良的确是一种选择。

劳动看行为
除了人性所致,当一个人的温饱都无法顾及的时候,他就会用他的大部分的时间或劳动来满足他的温饱,又或者是说当一个人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也根本无暇顾及其它的欲望,而当然一切的其他欲望都是建立在温饱之外的。
这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其中道理不谋而合。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是由低至高产生这五个等级构成。
马斯洛认为需求层次越低,力量就越大,潜力也就越大,在高级需要出现以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这是因为越低级的需要越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这种需要得不到被满足时,会直接危及到生命,比如说温饱问题就是如此。
在物物交换的年代,富人愿意将食物的剩余部分或它的价格拿来交换其他欲望的满足,比如说更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更多的生活追求。
在食物上面,穷人个人需求的量跟富人个人需求的量是差不多的,因为每一个人会受到胃的容量狭窄而受到限制。
但在质的方面,富人会追求质,而穷人不会;富人会用剩余价值的部分或价值去换取其他欲望的满足,而正是因为这样欲望驱使,富人对拥有的欲望仿佛没有限度也没有确定的边界。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点就是剩余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富人没有产生剩余部分,那么他也不会在没有满足温饱以前用来交换其他的欲望,这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
满足温饱在先,交换价值再后。

穷人则为了获得更多的肯定的食物的满足,他们会竭力去满足富人的爱好,因为满足富人的爱好,穷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被富人进行购买与价值交换。
根据“二八定律”法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也就是说假如世界上有20%的人拥有着社会上80%的财富,所以剩下的80%的人会为了争夺这20%的财富资源而彼此竞争。
因为竞争,他们会使自己的制作品功能更加完善,价格更加低廉来满足他的消费者,满足愿意为购买或交换它的人,比如富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更多的穷人在竞争中来满足能够购买或愿意产生交换的富人,所以因为竞争,他们的利润也就会变低,生存也会变得不易。从这个角度看穷人的生存越受到挑战他们将越努力生存,所以穷人的欲望则会更注重底层的需求。
而富人是因为超越了底层的需求由低到高的过程当中,当需求发生了变化,欲望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在不同的层次里,他们的欲望也是不一样的。
马太效应中的“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道理显示,在更多情况下,穷人是被动的。
当然,这里除了被动的选择也包括有主动性的选择,如果穷人没有思维上的改变,那么穷人则更容易随遇而安,又由于因为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被家庭的影响或正在影响下一代,这又牵引出了中国另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穷万代。”
用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说的话说明:“吾辈看来:曾家家风淳朴奋进,家训世代相传,其家教秘籍全部融汇在先贤曾文正公修身、戒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为学、从政、治军之生涯。”
“所谓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曾国藩的家训当中可以看出,为什么曾国藩家族是唯一历代兴旺的家族,跟曾国藩遗留下来的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就是一个家族的传承。
但如果用神经心理学去解释,洪兰教授曾经这样描述:一个人的大脑产生了观念,观念影响了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你的大脑。
从这个角度再回到富人与穷人行为上的区别,除了短暂性的不得不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