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电影
《芳华》已过,芳华仍在

《芳华》已过,芳华仍在

作者: 简秋心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17:46 被阅读28次

    《芳华》已过,芳华仍在

    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迎合了一次自己观影的心情。

    已经半年没有认真看一部电影了。之前对于《路边野餐》很是期待,可是很可惜,终究没能在想看的时候去看;后来对《爱乐之城》很期盼,但还是错过了最佳的观影心情。所以这一次,不想让喜欢落空,及时变味。

    最近几天才看到《芳华》的影评,可以说是被安利的一部剧。加上又是一部文艺片,且是由最喜欢的严歌苓的小说改编而来,对它的期待又甚是多了一分。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整部电影的画面、服装、妆容、音乐、场景等都是很精致,它们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给人青春昂扬的激情感。虽然作为一部文艺片,但是其中的情节画面皆有让人心惊动魄之感,尤其是林峰遭遇伏击,敌军空中轰炸的那一段,着实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血腥、生命的脆弱。

    影片的主角刘峰是一个活雷锋,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概他做过的唯一一件自私的事情就是为了林丁丁而放弃了进修而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他一心为林丁丁着想,以为等到她入党,便可以和她好上。可是那一次情不自禁的表白和拥抱却将他在文工团的大好前程葬送了。让他受到处分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深深喜欢的林丁丁。林丁丁很漂亮(扮演者很像巩俐),可是也很自私。在她的身上,可以哭得像个孩子,也可以自我得只看得见自己。林峰对谁都好,包括林丁丁,所以当林峰表白心迹时,我是有点诧异的。好像这是一个唐突之举,可又好像是蓄意已久般。

    刘峰终未能如愿,反倒因此被林丁丁告发他“腐蚀”自己。刘峰腐蚀林丁丁,还是林丁丁腐蚀刘峰?真相一目了然。刘峰没能逃过被文工团批斗且被清除“流放”,面对这个结果,所有的人都保持着沉默。刘峰多好啊,可是显然那些好都没人敢提起了。

    刘峰受处分时,只有一个人在临走之时去看了他。当何小萍端着刘峰的东西在楼下大声叮嘱他明天走的时候记得告诉她,她要去送他,那个大院显得更沉寂了。

    林峰为文工团的人做了很多事,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可是刘峰被告,没有人为他辩解给他送行。这就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啊。和自己利益无关痛痒时大家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但只要牵连到个人利益时大家便各自明哲保身。

    显然,刘峰读懂了那群人。所以,在那次押运途中遭遇了伏击,面对伤亡惨重的队伍时,他虽依然忠贞于组织,可是他却放弃了自己。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一次,不是因为他的英雄主义,而是他有意寻死。他不是因战争的残酷而投降,而是以为人心的冷漠而无力。

    时代没有让他在战火硝烟中死去,相反,却让他在变幻的时代里尝尽了颠沛流离,世事沧桑之感。

    后来,文工团解散了,断了一只手的他回到了文工团的大院。昔日欢声笑语,青春洋溢的地方如今芳草萋萋,人声寂寂。他在那里遇见了穗子,也在那里又做了一次雷锋。

    在他的身上啊,活雷锋一直都在。即使时代变了,人心变了,他都依然没有变。

    九十年代末,他在海口出现了。戴着假肢,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头,去到局里索要他的车子。可是却遭到了讹诈,遭到了拳脚攻击。这个时候的他,就是一个落难的普通老百姓,没人认识他,没人知道他也是个为国家贡献过的英雄。

    其实刘峰一直都是善良的,时代的残酷没有腐蚀刘峰,反而让他始终坚守初心。最后的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他的回答风轻云淡,好似一个参透生活的智者。

    这要看和谁比了。如果和那些躺在陵园里的兄弟比,我能说不好吗?

    这时的刘峰满脸都是岁月生活带来的斑驳,妻子也跟着别人跑了。他的生活,写满了沧海桑田,也刻下了继续生活。他的确是一个活雷锋,一直都没变。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刘峰这样一个生活经历了极端的人,另外一个就是何小萍了。虽然电影最后一幕,是何小萍靠在刘峰的肩头,刘峰用那只手揽住了何小萍的肩。这是何小萍多年前未开口的愿望,终于,在世事变幻曲终人散后终于实现了。她和刘峰之间,曾近在咫尺,也曾隔山越水,天涯一方。这么多年,何小萍从未曾忘记过刘峰,从未忘记人心的善良。

    何小萍刚出现在文工团的时候就是大家眼中的笑话,从第一次和大家见面组长让她展示基本功的时候,她就当众摔了一跤。当时,周围的人都在笑,那些声音都暗藏着看不起和嘲讽。

    何小萍的父亲因文革被拉去劳改了,她的母亲带着她改嫁,可是她的生活过得很不好,得不到关爱,得不到尊重,她的内心有的是满满的孤独和哀伤。当她有机会进入文工团时,她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是不言而喻的。就像能自由洗个热水澡她都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这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但这些,都成了众人拿她当笑话欺负她的材料。

    当然,所有的矛头齐齐指向何小萍的是偷拿了舍友的军装。刚开始确实无法理解何小萍这一行为,可是当后来文革结束,何小萍打着手电筒给劳改的父亲写信,她所经受的一切和做的一切就自然而然的为人接受了。在那一幕中,似乎何小萍身上所有的不完美都能够被人原谅理解了。那封信念出来的时候,不仅是她在流泪,我的眼角也情不自禁淌出了泪水。

    在何小萍的命运中,始终不被善良对待,可是在那群人中,又只有她始终坚守了善良。就如电影中所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何小萍正是如此。

    所以,刘峰被开除时只有她有所行动,倍感不满。只是在刘峰事件后她也开始变得冷漠了。当面对一个大好展示自己的机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时,何小萍却冒险地选择了装病拒绝。这个时候她的心里已经麻木了。她不是不想善良了,而是对于这群人她太失望了。当然,没有人能理解他。

    所以政委不仅没有识破她,还在舞台上对她“表扬”有加。只是,当时大家不知道这是一番无比犀利的讽刺和批判,何小萍也许也没感受到。也就是在那一次,她遭到了和刘峰一样的清除“流放”处分。

    她去到了离前线更近的地方,成名了一名护士。在这里,她目睹了生命一切惊恐悲伤的模样。这个时候的她,对于生命已经无所顾忌。当那个十六岁的男孩躺在床上向她倾诉时,她内心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又被猛烈地拨动了。敌军突然轰炸时,头顶炸出了一个大窟窿,何小萍义无反顾地扑在了男孩的身上想要为她承受一切,包括死亡。

    然而命运没有让她结束一切,反而又为她重新开启了一扇门。

    当瞧不起的人成为一个最了不起的英雄时,她是会疯的。

    当一颗大白菜放在外面冻的时候,外面冻坏了;可是当它被拿到屋里,它便就烂成水了。

    这就是两个极端,何小萍就是经历了这两种极端。她从最卑微的角落升到最光辉的舞台,这不但没有成全更好的她,反而让她成了一个疯子。

    当她一个人神志不清地走出礼堂,独自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时,那个时候的何小萍真的很美。草色青青,夜色朦朦,可何小萍美得动人、美得忘我。

    终其所有,何小萍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可即使那个时代辜负了她,她也没有朝那个时代认输。

    刘峰和何小萍到最后,走到了一起。曲曲折折,辗转多次,他们终于靠近了。这个时候的他们,好像是水到渠成,好像又是相依为命。最后那一幕,我不知道是该以祝福还是怜悯?

    这部电影的名字,《芳华》,它的的释义就是芬芳的年华。这是一部青春剧,只不过是五六十年代的那群人的青春。看电影的时候,我的旁边正坐着一对华发横生的老夫妻。

    确实,它是一部很正式的青春剧。虽是上个世纪,虽是以文工团为背景,但是电影里面的人物、画面、情节、音乐无不散满青春的气息。

    对于一个九十年代的我来说,文工团的生活就像是学生时代的日子。他们一起排练、一起说笑都印着青春的印记。

    其实青春都是一样的,他们的青春和我们的青春也是如此的相像。

    为喜欢的人去厨房顺手牵羊,当穗子拿着陈灿的西红柿在黄昏下甜蜜的咀嚼着的时候,这不正是爱情悸动的美好?当刘峰为了林丁丁放弃进修的机会,且默默为她做尽一切,这何尝又不是一场青春的欢喜,勇敢无畏得不顾一切?当陈灿摔掉牙齿,穗子匆匆拿着自己的黄金项链给他做牙托,以及后来文工团解散,穗子写下人生的第一封情书将其悄悄藏在陈灿的皮箱之中,可爱情这种东西捉摸不透,从满心期待到如遭霹雳,那时的穗子不也正是演绎着一场毫无结果的暗恋?

    不得不说,青春该有残酷与美好《芳华》当中都诠释得很好。即使是一段简单的舞蹈,它也能带给你青春的享受;即使是一声休息的号角吹响,你也能感受得到青春的张力;即使是一次普通的吃冰棍闲聊,你也能透过此看到青春的无虑与憧憬。

    这段青春,真的和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很接近。文工团解散的时候,那一顿散伙饭像极了毕业时的相聚。长歌当哭,无限感慨。

    这部电影它是能够以青春的名义走进不同时代人的心里的。且在整部电影中,都还以一种中国女子的东方美深入人心。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感叹演员的漂亮、魅力。她们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华装丽服,可是她们站在那里就真的是一幅画,无尽彰显了东方美。那一种美是不加修饰也可以撩拨人心,是不费心机也可以刻进骨子。大概这也是和严歌苓的原著小说有关吧。

    严歌苓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为题材,中国女子的东方美成为了她的作品中一根非常美丽的先,轻轻柔柔,又不是力量。尤记得的是她笔下的《扶桑》,扶桑虽被贩卖为妓,可却美得一塌糊涂,美得让人只让人记住她是属于中国。

    所以,《芳华》当中的女子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在显示着东方之美。凡而不俗,淡而不乏,她们的美是一种极致,是一眼就能看到中国的印记。

    整部电影长达两个多小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也都比较大,故事也比较完整,甚至可以说各个方面都考虑得周到。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种面面俱到之感,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显现出了迷茫感与疲倦感。

    首先是人物较多,而且刚开始是一种群众式的出场。看过好一会儿朋友问我主角到底是谁。其实我也想问,但是我们明明是知道的,主角应该就是刘峰和何小萍,可我们在影中找不到明显的痕迹啊。整部电影以女二的口吻讲述,且很显著地穿插了女二的爱情及经历,一部电影两条线丝毫没有错,但是如果两条线主次不分甚至不明显,那么人物就会模糊了。

    剧中出现的人物比较多,而且都是带着故事而来,所以观众看得时候中心就难免会偏移。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可谈论的点很多很多,可做分析的人物也绝不仅仅是两个主角。但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却有点哈欠感,包括我身边的人。正是因为线索的交叉,人物的众多,以致于主角的光芒都被或多或少的遮住了、甚至抹去了。虽然电影一直讲述到了多年以后,林丁丁远嫁海外,穗子成为作家,陈灿成为挣钱的大佬,但是对于这些并没能掀起往事的大波浪,反而觉得这样一个透彻的结局有点刻意。也许电影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时代,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有时候戛然而止又未尝不是一种完整性与启示性。

    对于这部打上时代烙印的电影,虽作为一部文艺片,但它的气势不比动作片来得逊。平凡的生活,生死的场面,在这部电影之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着笔的时候,我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可以写的好像太多,但是又无从下比。

    但不管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表达什么,我想它都应改是做到了。虽然有些主题并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却带给人广袤的思考与慨叹。它轻描淡写、又轰轰烈烈,它诠释了什么是善良、又该如何去对待善良,它再现了一代人的芳华、也勾起了另一代人的芳华。它言尽、它也意无穷;它清浅、但也深刻;它平凡、但也着实美好。

    这就是《芳华》,属于你的我的芳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已过,芳华仍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im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