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孩子在做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翻译《Anne In Green Gables》,她口头翻译给我听的时候,我也跟着读了一下。其中有好几次出现了,类似I don't think before I speak的道歉。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弄清楚实际情况,没有认真考虑就开口说话。
孩子在床上玩手机,我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因为打心里就认为,她有可能躺在床上看。根本没有走到她的房间里看一下,她是否躺着看,就直接吆喝道,“不要躺着玩手机。”
这一句话就激起了孩子的愤怒。她那边就爆发了,“我没有躺着玩手机,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这样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她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的题目。我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就直接劈头盖脸地问,“你在学校里怎么学的?是不是基础知识都没学懂,所以这些题也不会?”
女儿不解地、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这些题太难了,我根本就没有学过。”我这时候才拿过试卷,一看,天呀,这数学题也太难了,明显超纲了嘛。
这时候才回过头来,表示歉意,并且安慰她,“这题超过你学的知识范围了,我没了解实际情况就批评你,实在是不好意思。”好在孩子还宽宏大量,没有在意。
类似于刚才提到的这种情况,在我和女儿的相处过程中,在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比比皆是。
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凭着自己对事情的猜测,就出口伤人,责难人。有很多时候,自己的猜想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或者有失偏颇,都会冤枉当事人的。
等了解实际情况之后,自己尴尬不已,还要厚着脸皮地道歉。然而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收回的,形成的伤口不是一句道歉,一时就能抹去的。所以,鲁莽地说话也实在是不可取的。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注意,说话之前,尤其发现不符合自己要求,或者让自己疑惑的事情,想进行批评或者责难的时候,就先进行调查,明确实际情况之后,再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看清楚,想清楚了,再开口说话。
我回到家的时候,她没有写作业,而是在看电视。我看到她不求上进的样子,直接怒火中烧。
如果在以前,我来不及换拖鞋,就会大声吼道,“怎么在看电视?作业每天都写到那么晚,还不快点写作业?”
我按捺住了想要爆发的脾气,用平和的口气,问了一句,“今天的作业多吗?“
孩子很轻松地笑着对我说,“妈妈,今天的作业非常少,我在学校里就做完了一多半了,再有半个小时就全做完了。我看会儿电视。”
我心里长舒一口气,天呀,亏着没发火,否则自己又得很难堪了。我笑着,噢了一声,和气地说,“那你看一会儿吧,十分钟之后去做作业。”
这样一场暴风雨就很简单地避免了。了解具体情况,思考之后,再开口说话。这种稳重的方式让我受益颇丰,不再像愣头青一样,不问青红皂白,只凭自己的猜想和思维定式,就去对事情进行定夺。
而是从实际出发,明确事情的真相之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
起初是在和女儿相处的时候,专门注意这一点,后来把这种方式推及和其他人的相处,以及处理事情中,结果发现,这简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凡是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都是所向披靡。这样我和女儿之间的冲突明显减少了很多,我和别人之间的关系相处也更融洽了,处事也更稳重靠谱了。
人都是慢慢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