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行者五连100天阅读33本书专栏11期天行者五连100天阅读33本书
100天阅读33本书之第二本  --阅读《乌合之众》有感

100天阅读33本书之第二本  --阅读《乌合之众》有感

作者: 花事了445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22:23 被阅读85次

    ❤ 001阅读原由:

          我之所以想要读本书,是自己一直想要阅读心理学和哲学类的书籍,却害怕其太枯燥难懂,迟迟不敢尝试,直到开始今年100天读33本书的计划,因为将其列入书单,所以必须按照书单顺序阅读,也借此机会踏入心理学书籍的大门。

    ❤ 002作者生平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

          作者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民族的精神”或“种族的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个民族、种族或一种文明都具有民族的精神,即共同的感情、利益和思维方式。国家精神是从人们心中无形的民族精神的非理性途径中产生的,并支配了一切社会制度的形式。历史就是民族或种族性格的产物,民族或种族性格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他认为欧洲社会日益增长的特征是群众的聚合物。个体的意识个性淹没在群众心理之中,群众心理诱发出情绪,意识形态通过情绪感染得到传播。一旦被广泛传播,意识形态就渗透到群众中个体的心理层次,使个体丧失批判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群众的行为是一致性、情绪性和非理智性的。作者认为他的这种观点可在现代群众和群众组织中得到证实。

        作者的思想对分析的社会心理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成为现代意识形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003写作背景

          本书的创作背景很特别,在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

          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却还出现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在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学者中,勒庞成为一位佼佼者:他独辟蹊径,开拓了这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作者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

          为了寻找“他法”,作者自称是二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可观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成果,而《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

    ❤ 004内容梗概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 005全书精华

    一、群体的基本概念

    (一)群体的性质

          书中说:“群体是指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可以说处于群体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从而被隐藏、模糊。它与题目中的“大众”表示的含义相同,强调的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共同意志润物无声般的取代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顺利完成从外物到内化的转变,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而无意识行为决定了群体的智慧,因此群体无法完成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只能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做。其主要原因为群体因人数众多使人产生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的某种勇气而出现的本能、第二是情绪的传染、

      (二)群体的基本特征

          当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时,感情、思维和行为与单独一个人时迥然不同。群体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归为两方面,一是个性的消失,二是感情的强化。再者便是“无意识品质占上风”,当群众聚集时往往都会情绪高涨,使个人的感情不分青红皂白的归顺集体思想,从而不自觉地进入到集体意识中去,群体行为脱离理性的的最明显体现就在于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二、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原因

        (一)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

          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冲动与多变。当面临问题时,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正被“无名氏”的群体所裹挟。

          第二,易受暗示和轻信。作者指出,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

          第三,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勒庞认为,虽然群体中的个体表达出来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极为简单而妄诞。而大多数民众处于群体感情的狂暴中,对自己的言行并未有足够的责任感,更加激化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第四,偏执与专横。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心理学范畴又被称为匿名状态,个体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作者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最易滋生出如教条主义、摒弃责任、顽固偏执的心理。

        (二)群体行为社会心理特点的原因

          社会心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具体原因:心理趋同、情绪感染、心理暗示。在群体中,具备足够强大的能力来抵挡情感暗示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易于在趋同的洪流中迷失。

          作者相信,当许多的个人一旦构成一个群体时,就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通过彼此情绪上的相互感染,会使得个人不由自主的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其行为方式会和平时独处的时候大相径庭,头脑变得简单化,人们会非常容易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念,并盲目的模仿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作者的理论将集体行为描述为一种根本上基于情绪的、非理性的甚至是疯狂的行为,即使是理性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中也会变成非理性的个体。这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也招致了大量批评。事实上,从方法上看,勒庞的大多数观点都缺乏可靠的研究基础;但是,他对集体行为中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强调以及对群体会抑制个人理性反思能力的观察,直至今日仍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 006个人感悟

          群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依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无数个群体,如大学生群体、轮滑爱好者群体、老年人群体等等,我们每个人也可能同时处于多个群体中,而本书对群体做了详细的阐释,无论作为哪个群体的一员,当个人受到群体情绪的传染和暗示后,都会受到群体中领袖的引导,在群体间可能会丧失理智,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水平和能力会降低,然而群体并非一文不值,群体的力量是惊人而巨大的。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也许说的正是因为一个人时有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力,而群体却侧重于群体间的互相陪伴和搀扶,但其决策能力及水平并不高,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约束个人的发展,但辩证的看,群体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存在即合理”,自古以来,哪里都需要群体,我们也离不开群体,因此我们要理智对待群体,在群体中时,尽量保持自我的个性培养,并借助群体的力量让自己快速成长,比如参加猫叔的剽悍行动营,就有效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竟然可以一天读完一本书,这个力量是个人所无法达到的,正式有了社群的力量,来自各位老铁的互相鼓励,才有了今天的自己,可见,群体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借助和利用群体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天阅读33本书之第二本  --阅读《乌合之众》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nk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