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阅读指引:
一个研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一位擅长对话体写作的作家(古贺史健),借助青年和哲人五个夜晚的对话内容,讲述了如何能够在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幸福的方法。
这是一本干货对话集,极其通俗易懂。
篇幅长度:★★★★★ 194页
趣味性:★★★☆☆ 对话体、有实例
科学性:★★★☆☆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在标题的答案掲晓前,请先想想:以下哪一项大致符合你最近的心态?(可多选)
A:想改变自己,却一直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停滞不前,甚至厌恶自己。
B:觉得自己没有勇气,比如尝试新鲜事物,比如融入一个新圈子。
C:不想别人干涉自己的事,但却会被“为你好”牵引,去做干涉别人的人。
D:我做的很多事,都在寻求别人的认可。
如果你也在寻找答案,这本书说不定有用。它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阿德勒提出的观点来探讨与以上选项有关的问题。
一、“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某天,一位男士穿着定制西服,在咖啡厅安坐。片刻之后,一位侍者手中的咖啡泼洒在这位男士的身上。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也许通常情况,我们的直接反应是斥责侍者,将自己后续行程延误都归咎于侍者的鲁莽。
文中哲人指出,因为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才会停滞不前,改变是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这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目的论一致。
若事故中的这位男士在事发之时清晰的知道他需要达成的目的,会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自己的情绪受到最小干扰的情况下,让自己的时间更有效。
二、“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一年之前,我想着让孩子自主,把做作业这件事的主导权还给她,同时我也获得轻松。可之后一个月的数学作业正确率不断降低,让我陷入焦虑和纠结,到底如何做,才是不干涉她的课题?
是的,我希望孩子在享受自主的同时也会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但我忽略了她应该知道的边界,自由的界限和因此需要承担的责任在哪里。因为边界的缺失,再加上孩子天性使然,她不清楚如何做既能让自己享受自主的快乐,也能保质完成自己的事情。
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我与孩子人际关系的这张牌,主动权在我手中。我改变了和孩子合作的方式,通过请求确认和请求反馈的方法,鼓励孩子用给自己的方式不断尝试,学会面对困难,当她有需要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不轻易给出方法,也不指手画脚,因为我相信,她有能力改变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三、“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就像22天剽悍行动营的体验,当我们越能感受到在共同体中自己的价值时,才有更多尝试的勇气,“我来”就来了。
四、“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书的每一章和每段话都值得一读再读,就像人生路上思想的灯塔,让人愉悦的研究事情,也像未知世界的一粒火种,引导我们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