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一直不好,不要说写作文这种大项目,就是阅读文章提取中心思想我也做不好。也并不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文章我都能看懂,也能明白其中意思,但是要我用文字表达出来,所有事情就变得困难起来。Lack of words 这个英语短语我记忆很深,因为学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自己,中文应该译作“乏词”。我的脑海里会有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我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特别适用文字写下来,如果让我用粤语口述反而更简单一点,可用词更多。
我一直在寻找原因,为什么,是不是我的词汇量太少了。中文的词我都懂,每天阅读新闻,文章,帖子等等的信息我都可以很好理解,但就是不能转化为自己所用。挺懊恼的。乏词的短板就会让别人觉得我表达啰嗦,一个小事情都可以描述很长很拖沓。其实我话不多,我只是担心别人理解不了,所以我就会很多语言去描述,因此也会给人这么个印象。
究竟是不是母语是粤语的原因,我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小学到大学,生活用语都是粤语,甚至在大学上台讲话,或者演出的时候,被大家笑话我的港台腔,口音重,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普通话是这个水平。大学之前感觉身边同学的普通话水平都在一条线上,就算说不好,也不会有人笑话。大学就不一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母语非粤语的同学听起来就会很别扭,到那时才意识到原来我的普通话是这么烂。从上大学开始,普通话占据日常用语50%左右,因为宿舍周围还是广东人居多,所以每天也是粤语交流为主,一些客家的潮汕的同学,就用普通话交流。那会我20岁,这个年龄好像对语言语感已经定型了,大学有时间用于练习英语也不会练习普通话,所以4年下来感觉也没怎么提高。当然写作能力也还停留在高中水平。
进入职场之后,感受也更深了。记得有一次述职,COO(上市公司首席运营官)在我开口介绍完自己准备开始的时候打断了我发言,说了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公司是不是广东(广州)人占比太高了,在座各位总监在招聘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哦,并不是说本地人水平不行还是怎样,只是希望公司文化更多元化,不同地区的同事在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能碰撞出更多的东西。”咳咳,就因为我的广东腔,引出来这段让我哭笑不得的话。述职完之后公司vp安慰我说,老板也不是针对你,不要放心上。是的,没放心上,但让我清晰的看到两点,第一就是我的普通话果然没有任何进步,第二就是COO原来这么介意广东人。题外话,这个公司是港资上市企业,大老板ceo是香港人,董事会是香港人,所以coo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也是挺神奇的,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不是真的像她说的那样,还是有其他原因。
后来我结婚了,媳妇是四川妹子。现在也换了集团总部在长江流域的国企单位。每天100%普通话交流,我媳妇也会经常吐槽我的广东腔,不过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反而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我经常跟我媳妇说,我这广东腔就是我的标签,嘿嘿。跟她回四川老家,周围亲戚走一圈,不用多介绍,这一听就知道是广东的帅小伙。
我也跟媳妇达成共识,以后有小孩,粤语是必须课,不能丢,同时四川话也丢不得,还要营造英语环境。说到这,裆下的蝌蚪微微一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