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过年,很多人都表示,年味儿越来越淡,其实不是年变了,而是我们长大了,不再像儿时的春节,满心期待,翘首以盼。
从前的春节,可以放炮竹,今年却安静如往常;从前的春节,期盼着新衣服,如今却害怕逛街;从前的春节,孩子们期待着长辈们的压岁钱,如今长大的我们,没有了红包,而是自掏腰包。
在昨天,央视的一则新闻中,看到这样一个测试,年轻人害怕过年的原因调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压力大、害怕尴尬的同学聚会、躲避父母的催婚唠叨。
高举榜首的是经济压力因素,成为了我们害怕回家过年的罪魁祸首。
01
过年期间,和几个同学聚了聚,几年未见的我们,变化不小,有些从老家去了上海,有些从北上回到了家乡,有些开始谈婚论嫁。
坐在我旁边的是位男生,从事金融业,福利待遇相比较来说,中等水平。饭间,我们没事聊了聊。同学叹了口气说:“今年,是我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年参加工作,也是毕业后第一次回家过年。年前,单位刚刚发了年终奖,不多不少,正好两万。一个春节,几乎花完了我所有的年终奖。”
我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我无法想象,短短的七天如何花去两万元。
同学简单地给我算了一笔账:给父母一人一个红包,每人2000元,爷爷奶奶2000元;家里有三个侄子外甥,每人包了300元的红包;春节期间,恰逢两位同学结婚,关系比较好,每个人的份子钱均在1000元;和自家兄弟姐妹聚餐,同学聚餐花费在2000元;为家里添了一个大件——电视机,花费近5000......
这样一算,的确是接近两万的开销,我调侃道,这也说明你能挣得到,别郁闷了,过年嘛,终究是要花钱的。
同学摇了摇头,很是无奈,自己孝顺,加之爱面子,能自己出的全都自己出了,本想着这笔年终奖还能留着出去旅游用,何曾想到,一个春节,就全部贡献出去了。
过年花钱,成为了一种攀比,更成了一种还人情的方式。
不花不合适,别人都给了,我不能不出,为父母花钱,更是应该。
花了更心疼,自己辛苦了一年的奖励,除了父母,其余的都是为了面子和随礼,心不甘情不愿。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成了攀比的场合,更成为了我们害怕和逃避的节日。
02
朋友小董,去年攒钱买了辆车,二十万左右,今年过年,开着车带着女朋友回了家。其一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其二是春节的票实在难买,而且带的年货又多,开车方便。
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却给小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父母是好面子的人,知道儿子开了车回来,招呼着自家姐妹还有老年大学的朋友,让儿子开车带他们去附近的公园转转,说是附近,开车来回要三个小时。
几天下来,油费比预计高出了好几倍,不光如此,郊游中的各种开销全都由自己负担,母亲说,这都是情谊,妈回头还你,咱家有车,多方便。
小董欲哭无泪,发誓明年宁愿挤火车,也不开车回家过年。
03
我们不愿攀比,却又无处躲避。
朋友结婚,给多给少取决于对方的还礼,但对于没有结婚的我们,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别人给了多少,别人给了500,我们也不能低于这个数,太多了负担不起,太少了没有面子。
同学聚会,一年甚至几年相聚一次,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去了呢?上街买一身得体的衣服,太贵的没必要,太便宜的穿不出去,不多不少,一千以内,从头到脚。
过年了,怎么着也得包上几个红包,给父母的,给小辈的,毕竟工作了,给多给少看自己的能力,但不给绝对不行。
其实,不是我们愿意攀比,而是没有选择,无处躲避,有些礼要出,有些情要还,有些事要做。
我们能逃的过去,但架不住父母爱面子,带着我们走亲戚,会朋友,哪次见面不要随礼,一箱牛奶,一袋水果,碰到孩子包个红包。
正如昨天在新闻中听到的一句总结:过年回家,相见不如怀念。
04
花钱多少,都是一份心意。
无论是出礼,还是红包,都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具化方式,它们本身不具有意义,是我们人为地赋予了它们各种含义。
比较的筹码,好客的标准,过的好的一种象征。
或许真的不是年味淡了,是我们都变了。
我们是否需要改变些什么呢?
也许,这种习俗我们还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对于年货,不用赶在过年前几天购买,将至放在双十二,或者其他促销季,一些保质期较长的年货可以提前添置,性价比相对较高。
对于红包,本就是一种祝福,如果可以负担,那就多给些,如果不富裕,就意思一下,实在没有人情往来的必要,可以选择拒绝,不要让面子困住了我们的脚步。
对于聚会,平常心对待,它本就是一次聚会,是我们想的太多,比的太多,聚会变了味,人也变了质。好好和同学聊一聊,说说上学时的事情,带着感动和回忆,而不是无穷尽地攀比和炫耀,聚会其实很有意思。
回家是一种信仰,开心最重要。
还记得王宝强的一首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吗?歌词中有这么几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原来我想衣锦把乡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
我们之所以过年回家,因为在我们的心里,那是一年必须要回去的,有家人,有回忆的地方,山高水长,路途遥远,我们都要回家过年。
这是一种归属,也是一份牵挂。
不要让金钱成了我们回家途中的羁绊和困扰,因为那个地方,叫做家。
你好,我是羊达令,一个会唱会画会写的轻度女神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