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65:旧时寺庙知多少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16:03 被阅读0次

    【文章:陈志强 ;配图:完璧】

    大慈寺后山门(位置在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段·完璧摄于2008年) 当年的大慈寺住持(完璧摄于2008年) 大慈寺祖师堂(完璧摄于2008年)

             清朝时,成都寺庙众多,锦江区的区域范围内,当时大约有庙宇50余处。如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的“大慈寺”,清康熙年间建的“牛王庙”,清咸丰年间建的“如是庵”,还有“三官堂”、“铁佛寺”、“石佛寺”、“玉皇观”、“转轮寺”、“三圣祠”、“四圣祠”、“昭忠祠”、“惜字宫”、“五世同堂”、“青莲寺”、“古佛寺”、 “天祥寺”、“城皇庙”等。这些庙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有的被拆毁,有的被征它用,还有不少被改建为民居住宅。

    大慈寺中的乌木观音(完璧摄于2008年)

            老一辈成都人说,成都庙寺、宫、观、会馆、宗祠很多,多得很有特点,以庙为街,街中见庙,这种现象在旧时的成都很普遍。从目前市郊的黄龙溪镇上的街庙合一的情景,就能折射出旧时成都的街景。而另一个特点,即是由此产生的宗教经济也十分兴旺。以大慈寺为例,周边的和尚街、惜字宫街、书院街等就多有依托庙宇专卖香烛、纸钱的铺子,在旧成都时就有数百家;另还有和寺庙拜佛、敬香配套的,如鲜花店、果品店、糕饼房、冥衣店、冥品店、小吃店等。每逢庙会,满街摆摊,沿途叫卖的小商小贩更是不少。可以说这是在清末民初时,成都寺庙经济一大特点,也占成都整个商业经济的30%左右。据成都旧时的同业工会的老人讲,旧成都街上为寺庙服务的“纸火铺”就多达千余家,而围着该寺庙经济运转的商家、店家、作坊就更是多得无数。

    上香(完璧摄于2010年)

             我家住在文殊院附近,我母亲又是信佛之人,因而母亲带我去走过的成都大小寺庙不下10余处。有个表姨在书院街住,我小时候也常去大慈寺、和尚街一带玩耍。有的小庙,我至今还记得,有时进去,仅有一间佛堂,一两个僧人,有的仅是几个居士太婆在打理敬佛之事。而惜字宫街、和尚街的不少小庙,20世纪50年代后都拆的拆,并的并,有的改成街道小工厂、小作坊,以解决当时的闲散居民的就业难的问题。我姨妈所住的骆公祠街(编者注:1954年改为和平街)的骆公祠就改成一家生产组(小厂)。而下东大街的城皇庙改建为“电影院”,华兴街的“关帝庙”改为居民点,三圣祠改为街道卫生院。总之20世纪50年代后,旧时留下的小庙、残宫,都统统转向,改头换面,成了为民服务的机构和住宅,而那仅存的各种寺庙、祠、院的街道名字,还保留着一丝当年的气息。

    旧时的大慈寺内情景 旧时的大慈寺内情景

           (下篇:《唐宋时期集市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65:旧时寺庙知多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wf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