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契丹、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对隋炀帝敬若神明,让他得意妄形地挣足了脸面。此后,炀帝一见到胡人,开口闭口就是“我大隋……”一旁的胡人“是,是……”地陪着笑脸。
好大喜功的隋炀一心想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高丽国迟迟不来进贡,这让他心里倍感煎熬。
裴矩看出了隋炀帝的心事,他怂恿道:“高丽本来是商朝箕子的封地,汉、晋时都是中国郡县,现在不向大隋臣服,竟为异域!连启民可汗都臣服了,怎能容忍高丽跳梁。”
炀帝觉得此话正中心怀,下令高丽王高元亲自来朝贡,否则就要征讨。
高丽王想起,上回隋文帝杨坚,让杨谅率水、陆两军直逼高丽,差点灭国的事,吓得魂不附体,哪敢再来!
于是,炀帝下诏讨高丽。命人督工在东莱海口造战舰三百艘,民工昼夜立于水中造船,自腰以下都生满蛆,工匠死掉三分之一;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刺手三万人;下令河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送高阳,命江南民夫运米至涿郡。
一时间,船舻千里,皆满载兵甲器物;路上几十万人,填溢道路,昼夜运输战具、粮食。死者相枕,天下骚动。
还未伐高丽,国内农民起义的风波席卷了大河上下、及长江南北,那些逃避征役的人纷纷响应,踊跃报名造反。
612年,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丽,用了四十天才发完兵。开始时,隋军进军顺利,斩获万计。
这时,炀帝自以为“吊民伐罪”,禁止军将对高丽人掩袭或奇兵进击,遇上敌城投降,也要立即招抚,不得纵兵。结果,正中高丽计谋,屡屡得手。第一次征战高丽,以失败告终。
613年四月,又羞又怒的隋炀帝亲征高丽,率军进击平壤城。
出乎意料的是,大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造反。炀帝大惊,半夜忽然密令撤兵。
宇文述、来护儿等人打高丽没能施展才能,对付杨玄感倒很在行。隋军连战连捷,一举击败杨玄感,玄感自杀。
隋炀帝下令,凡是在杨玄感,开仓发米时领过米的洛阳居民,全都被活埋于城南。
闻信,将士、民众无不怨愤。
614年二月,隋炀帝下诏征发天下兵,百道俱进,第三次伐高丽。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一路上士卒相继逃亡,甚至走到半路,就和当地人一起造反。
高丽经过几次大战,国内也困惫不堪,就遣使请降,把上次战争中因和杨玄感关系好而叛逃至平壤的大臣斛斯政捆缚,送还隋军。
炀帝大悦,便班师回朝。
事后,隋炀帝征高丽王入朝,但高丽表面上表示臣服,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俘获大批隋人不放还,后世中原人到高丽,“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