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都懂,而当我们实在不懂的时候,又深信专家都懂。然而,现实是,很多真相需要被挖掘,固有的认知需要被打破。
认知陷阱正在阻碍我们变得更健康更年轻三十出头的年纪,还算处在身体的黄金期。一次照镜子,我发现皱纹和黑斑已经爬上我的脸颊,而各种炎症已经困扰我许久。我开始反思,接下来的日子,我要怎么做?
科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还不够科学,而我们一直深信的医疗系统却告诉我们,其实,他们能做的也很少,只有20%左右的慢性病能得到根治。当我们无助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
1-小病不碍事,治病不治根
年初,妈妈说,小姑在替婆婆超度的时候,不停转换姿势。几个嫂子和小姑一起跪拜,小姑年纪最小,却是最艰难的一个,一天下来,真把她折腾坏了,还引来很多人的非议,不够诚心。真是有苦说不出……
【【权威推荐】倪萍访谈医生,揭秘慢性病真相 80%是无法治愈的】
从去年年初我就提醒小姑,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但小姑为了守住孩子和老公的一顿午饭,几个月也抽不出时间去看病,还安慰自己都是小毛病,不会有大碍,能拖就先拖着吧!
后来,她排队去看了一位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吃了一个多月中药,花了几千块,她兴奋地说,这下可以管半年了。
殊不知,小病也会变大病,痛就表明有炎症,而炎症可能引发重大疾病,包括慢性病甚至癌症。
有一次,我在一个社群里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幽灵血管的,所谓幽灵血管,我的理解是消失的毛细血管。
看完视频后,我觉得,治疗幽灵血管的方法可以帮到小姑,于是特地找她分享了。一段时间后,小姑很高兴的告诉我,她感觉轻松了好多,方法有效。
这种被科学实验证实简单实用又有效的方法,真的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2-“家丑”不可外扬,错失疗愈的好机会
表妹得抑郁症七八年了,直到一年前,事态很严重了,我才知道。家里人一直隐瞒,生怕别人知道。
然而,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人的关爱,需要同事亲人在工作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照顾。
几个月前,表妹因为无法走出抑郁症,太过痛苦,而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想要解脱自己。
经过亲人们齐心协力,终于留住了这条年轻的生命。
在一次去探望她的时候,她开心地告诉我,自己离家出走好多年的妹妹回来了,然而妹妹就像过去的她一样,怕生,怕见亲人,让我们一定要把最美的微笑送给她,千万不要谴责。她说,以前很怕一下子来那么多人,现在才知道,有亲人真好啊!
我认真聆听着,是的,有亲人真好啊!每个人都给予一点爱,就可以把内心填满爱。
如果那时候,能够有更正确的认识,早点寻求大家的帮助,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呢?
3-你关注过营养缺失带来的问题吗?
妈妈饮食习惯很不好,因为小时候外婆家里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外婆很喜欢腌制食物,这样消耗才会小。
然而,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给妈妈造成很大的影响。
离开腌制的鱼干、腌制的虾、腌制的蔬菜等等,就下不了饭。更可怕的是,妈妈非常偏食,河里的水产、鸡鸭牛羊全都不碰。她喜欢海产品,但因为家里孩子多,不舍得自己吃,就都让给孩子吃,结果可想而知。
带妈妈去体检,结果诊断结果要写一堆,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
免疫力低下,常年感冒,每次给我打电话,都能通过声音感受到她的虚弱,非常心疼。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购买了一款营养成分非常齐全的保健品给她。国庆期间,她回老家,连续七天,东奔西跑,做各种事,她对我说,好奇怪,怎么都没有疲倦的感觉,胃口也好了,很多老毛病也慢慢改善了。
现在,听到她念经,声音总是特别响亮,有底气,特开心。
在传统观念里,我们只知道,生病了看病,却很少去思考,引起疾病的原因。营养缺失、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这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却常常被忽略。
4-医生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大姨中风三年多了,有糖尿病,高血压,这几年,每年要住院两次。一次,血糖高到了30点以上,直接爆表了。住院期间,医生嘱咐,不要吃米饭了,吃面条,整了好久才勉强把血糖降下来。
出院后,大姨一直记得医生的话,啃面包,吃面条,严重的时候,每天三针胰岛素再加降血糖的药。子女怕她血糖高,出事,一直控制她的饮食。
每次看到她,看到想吃的东西,都拼命往嘴巴里塞,吃了没多久就又饿得慌,真心心疼。
高中时,生物学得蛮不错,我记得,淀粉会转化葡萄糖然后被细胞直接吸收,而面食很快会被消化吸收,也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往血液里释放大量的葡萄糖,为什么医生会推荐面食呢?
我的这个疑问,在我的导师元瑞老师那得到证实,糖尿病病人不适合吃面食。摄取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那为什么医生会给出那么不专业的建议呢?
后来,我接触到好几个老人家,都患有高血糖,医生从来没有告诉他们少吃面食,只是让他们不要吃粥,不要吃饭,他们对我提出的少吃面食的建议表示怀疑。
在元瑞老师的建议下,大姨开始吃硬米饭,不吃面食,不吃粥,也不再可怜兮兮地啃白馒头。只要把主食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好,大部分东西都可以吃点,只要不是很甜的。
大姨采取了建议,不仅丰富了食物的摄入,血糖控制的也更好了。她说,她从来没想过,医生也会说错……
【医生推荐!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医学博士,讲解慢病治疗新发现】
医生给出错误的建议,很正常,很多以前被奉为教条的知识,在多少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探索有了新的发现,推翻原有的认知,而这种新认知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会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受到抵触和排斥。
医生的建议,当然应该参考,但有时候,并未对我们的病情带来帮助。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比如高血压,高血糖,医生给出的建议就是终身吃药,你要怎么做?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升认识,不断打破固有思维,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避免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
这半年多,当我想要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寻找对抗疾病的正确方法时,我才知道,无论你找到多少种对抗疾病的方法,都不及预防来的简单有效。预防针的普及终于把天花消灭掉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抗衰老”,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美有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年轻,想要美丽,是现代女性极力追求的目标。抗衰老,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抗衰老要从年轻做起。让“老”来的慢一点,让身体处在年轻的状态,重新定义年轻。
你是否认同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你是否也希望年轻和美丽?
如果是,那么邀请志同道合的你,一起来打造这个社群,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最前沿的医学知识,饮食和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让自己变美变年轻的秘诀都一起分享出来,杜绝广告,本着普及健康知识和传播美的信念,让更多人受益。
认知陷阱正在阻碍我们变得更健康更年轻当然,我会尽我所能,把自己了解到的被证实有效的改善健康的方法告诉大家,同时,会为你揭秘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秘密,最重要的,你敢来,我就让你变美变年轻。
你喜欢这样的社群吗?动动手指,添加我的微信号:xuchensi001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来参与吧!我在那等着你,一起感受健康美丽!
认知陷阱正在阻碍我们变得更健康更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