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但到了现代,似乎变成了外面的人犹豫着什么时候进去,里面的人却时时不想呆了就出来。
在这存在着大量剩男剩女,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时代,似乎真应了那句“结婚要尽晚,离婚要尽早”,可真的就如此么?
现在很多年轻人单身,我们戏称为“单身狗”,如果单的时间够长,到了适婚的年纪仍没有结婚,我们还会在前面加上“大龄”,就成了“大龄单身狗”。
为什么那么多人现在害怕结婚,甚至有“结婚要尽晚,离婚要尽早”这样的口号,其实无外乎几方面的因素:
1.现代社会组建一个家庭的成本高昂,代价比较大。
单是房车的限制条件,可能已经难倒了一大部分年轻人,且不说各地风俗的不同,彩礼的标准也差异较大,对于尚在社会闯荡的年轻人来说,若无父母的帮助,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2.身份的转变。
人们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往好的一点说,婚姻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爱情的升华,只是这两个年轻人还未做好身份转变的准备,还未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婚姻所带来的巨大责任,步入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进入了婚姻的殿堂,就具备了丈夫,妻子的身份,也有了另一对父母,甚或包括他们的亲人,也成了你的亲人。两个人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就不再是在外面嬉笑打闹的小青年了,而是多了一种对于家庭和亲人的责任。这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3.女权意识及个人意识的觉醒。
这代的年轻人中有很多对组建家庭没有太过强烈的感觉,他们是新的一代人,甚至可以说是有觉悟,有意识地一代人,他们熟知女权,独立,平等,意识诸如此类的词汇,对于父母亲情,爱情,婚姻也有他们自己的理解。
外界的任何阻力不太能勉强他们的意志,因为他们更注重的是自己过得是否自由开心和舒适。他们所理解的婚姻,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顺其自然的东西,有了好,没有也没关系。
4.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这也是很多人较为看重的一个原因,他们的生命里必定也不是一片荒芜,一定也是来了一部分人,也走了一部分人,但是他们真心喜欢的找不到,不喜欢的也不想将就着过一生。
“单身狗”这样的词汇听得多了,就觉得有一种心酸在里面。每个人像一条狗,在人世间不断寻找着和自己气味相同的那一半,他可能被无数次地抛弃,也可能被踢了无数次,骂了无数次,可他还是不愿将就,只因为觉得有和他相似的一半也在找着他。
而当有一天,没有华丽的相逢,没有巧妙地邂逅,他们就那样偶然遇见 ,就觉得,这是那种合适的感觉,他是那个合适的人了。只是,遇到这么一个合适的人,是一种多么珍贵又美好的缘分。
5.真正的独身主义
有记者问杨丽萍:“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么?”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这样的一个人群,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形式来提升或获得自己的幸福,他们自己即圆满。有些人穷尽一生寻找另一个人,共度一生,而这些人,他们自己便足以使自己快乐。
无论 结婚,离婚,独身,我们都无法以偏概全地评判谁对谁错,因为他们归根结底都是对幸福的自我理解和追求,我们无法否定,无论通过怎样的形式生活,我相信,按你自己想要的方法去活,你总会得到属于你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