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的夜晚,中国内地女歌手VAVA拒领全球华语金曲奖。
VAVA发表获奖感言,“这一次是我见过最乱的颁奖典礼,我希望下一次能够专业点,不然这种奖不要也罢!”
说罢将奖杯放在地上,转身离去。
如此霸气的拒绝,现场一片哗然。
VAVA,原名毛衍七,1995年出生于四川雅安的单亲家庭,妈妈是拉丁舞老师,VaVa从小就热爱舞蹈以及嘻哈说唱电子乐。
VAVA15岁就在酒吧驻唱;18岁独自一人去北京闯荡。天赋+努力,VAVA在中国电子音乐上获得了一席之位。
VAVA外形性感、个性,具有“国际范的美式说唱”以及独特的嗓音,被众多的中国电子舞曲爱好者追捧,歌迷称VAVA为“嘻哈电音小精灵”。
VAVA拒领奖之后发微博说明拒绝领奖是由于主办方“区别对待,流程混乱”等原因。并坦言:“我只想说尊重是互相的,我知道我这样做的后果,我承担。只有每个环节大家都专业了,整个体系才会专业,音乐至上,谢谢大家。”
向来获奖感言都是“各种感谢”的客套。即使有不满也一向都是私下解决的。而这一次VAVA这样直白的拒绝似乎是破天荒的。
这个四川辣妹子好“爆”啊。
力挺VAVA的网友说:“现在的年轻人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委屈人设”;
VAVA具有90后的是比较自我和率真,不得不感叹,90后真的好“丧”啊!
“丧”如今已经算是当今的一种文化形式,站在了“最热关键词”的风口浪尖。
VAVA弃奖,来自食草部落的宣言:要尊重,不要无意义的苟同11月14日是高晓松49岁生日。《新京报》刊发高晓松的采访文《此刻,我最想睡个晴朗的觉》。
曾经高晓松轻轻的挥一挥衣袖,指向了“诗和远方”,就有太多的人为之前赴后继的追赶、前进。
而如今高晓松坦言“50岁以前追赶时代,一直在前进,前进是没有坐标系的伪命题,最多是依赖社会评价体系的前进。追赶时代有点迷失。”
原来迷失不是普罗大众的专利,摇着大扇子的男神也迷失着。迷失是被整个时代的人共同拥有的。只是差别在于迷失的方位各自不同。
有点迷失的高晓松,50岁 之后将开始另一种人生 —— 从容地后退到一个让自己更辽阔的地方。
49岁的高晓松最想去的地方,最想做的事是“在16岁时北京四中的宿舍里,初恋还没开始,睡一个晴朗的觉。”
是不是可以猜想高晓松将要后退到的那个更辽阔的地方更是一种回归呢。回归到16岁的那个花季年华里有着晴朗的梦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是否等同于,被高晓松称为“食草文化”的——用来抵抗焦虑的“丧文化”呢。
高晓松说:“社会高速发展的时候,忙于追赶的人焦虑着,而不想追赶的人用丧来抵抗。
丧文化高晓松称之为食草文化,反之积极追赶着的群体,高晓松称之为食肉阶段,称自己目前就是积极的一分子。”
“据统计,目前世界前20大科技公司排名,11个美国公司,9个中国公司,欧洲、日本一个都没有。
中国和美国则属于拼命捕猎吃肉的追赶者;日本、欧洲这些国家则属于不争抢的食草者。”
那么在中国这偌大的“食肉”群体中,以VAVA为代表的90后新生代的年轻人,则属于中国率先进入“食草文化”的群体。他们从出生到成长都是中国高速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是比较富足的。
通常在物质富足的状态下成长的人,会更注重追求精神财富。所以说90后是“丧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食草部落”。
出生在60、70年代里的人,大环境影响下温饱尚无法满足;而后出生的80年代里的人,虽然可以满足温饱,但是达不到富足。这些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捕猎吃肉”要更热衷和积极。
这是时代的进程的必然趋势。是人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长,去糟粕存精华,发展了90后“食草文化”的不争,不屑、自我而叛逆。
90后总是让人感觉他们不太乖,不够积极。也有人称之为“低欲望人群”。豆瓣上是这样定义低欲望人群的。
“走上社会的90后中有这样一个群体:
家境算不上多富裕,但是孩子就算在家躺着也饿不死;
工作高兴就工作,不太高兴就辞职在家;
不想工作就出去读书,读得没意思就玩,玩够了又想工作工作;
家里不急着让孩子成家立业,觉得开心就好;
然后就在这样既不用承担责任也不用长大的美妙氛围里不知不觉就到三十岁了。
这样的孩子多半家庭关系比较简单,跟父母相处也算和睦,没有“逃离家庭”的需求和“维持生存”的压力,从小没吃过什么苦所以也没有靠赚大钱来获取安全感的需要,生活有一定的标准,然而对大富大贵和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没什么兴趣。或者说,一切催人奋进的心理和物质性抵抗因素都自然地不存在了。”
VAVA弃奖,来自食草部落的宣言:要尊重,不要无意义的苟同每个时代都会催生出一个或多个具有时代性的群体,无论是“丧文化”还是“食草部落”,亦或是“低欲望人群”,都是在时代变迁中呼之而出的。是一种进步。
高晓松说他羡慕“食草文化”,我也同样羡慕中国90后新生代的叛逆,羡慕他们敢于表达自我,敢于放弃,敢于承担。
“食草部落”的孩子们懂得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尊重,懂得只有获得了尊重的人,才会去尊重他人,否则将是毫无意义的苟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