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热点的话,我想最近除了中美贸易战之外,民间的热点都在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上。这是第一步涉及敏感话题的作品,并且能够顺利通过审核,进行公映,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文化自信更加强烈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家是有意识通过这场电影传递某些改革的信心,关于抗癌药物,或者关于电影审查。
近些年的电影,我有个感觉,那就是看上去很美,大场面、大制作、大投入,如同棉花糖,看上去那么大一团,但是吃起来,也就是那么一口,吃到口里肚里,很快就消化了。既不能抵挡饥饿,又不能解决口渴。电影只是在视觉上刺激了一下,再回忆的时候,已经基本不记得有什么值得记得的东西。
这与我们向来不怎么看得起的邻邦印度来讲,差距甚大。他们的电影,能够揭露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种族冲突、学生择校等问题,不仅是他们国家,其实在我国也是屡见不鲜,但是我们的电影很少涉足。只是用几个逃税的极高价格的一线明星充斥画面,用真金白银的营销手段让大家熟知,然后就是一堆堆用特效堆积起来的场景。却很少承载社会道义,更毋庸说能够揭露社会现实了。
药神这个电影,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死不起的尴尬场景。长时间的研发,惊人的成本投入,极低的成功率,使抗癌药物从生产出来就自带高格,20年的专利保护,药品销售,医院非零差价药品渠道等等,导致了药价长期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望而生畏。在高价与活着之间,到底怎么选,作为看客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觉,但是若是自己的亲人面临这样的抉择,我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又是我们的邻国印度,有一种政策叫做专利强制许可,如果某项专利的保护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公共利益,或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就如同现在所面临的生存权,那么这项专利是无效的。也正是基于这个政策,印度就有条件生产抗癌药物的仿制药,将抗癌成本大幅度降低,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挡不住的,特别是近些年,代购、海购等交易手段和方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所以仿制药的代购就成为一个需求最大的行业。都是为了生存,那个家庭也经不起天价药费的折腾,所以这种抗癌仿制药就逐渐流入中国。
一边是要保护正规抗癌药物的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是广大患者对活下去的急切渴望,那么中国政府怎么办?
我个人觉得在人命和专利面前,国家有责任保护他的公民最起码的生产权力。及时是研发仿制药,也是需要一个阶段的,或许等专利保护期到期也不一定能够研发出来。还不如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向印度学习,在一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药物,可以适用非常措施,仿制药,并可以在国外采购相应的仿制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