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7月15日 癸卯年 五月二十八 星期六
备注:Day608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开启你的高维智慧》之《科学智慧系统---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刘丰
名言佳句:自己内在不断提升,自己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自强。
内容:所谓科学智慧系统,不过是借用的一个语境,我们前面讲到的所有系统其实都是对整个人类智慧系统从不同方面的一种描述,每一种描述都有它自己完备的逻辑体系,都是自洽的。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首先研究的是空间概念,在这个逻辑里面我们借用的是线性几何的概念,也就是从零维到N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空间。
宇宙的存在只有三样东西:中子、正电子和负电子,我们统称为基本粒子,因为是所有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基本粒子的共性,有一种说法叫量子属性,也就是它们都具备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属性的共性是什么呢?其实它们都是能量波,也就是波动相干成性的时候构成了粒子性。而波动相互作用没有成像的部分,保持了它的波动性,组成了相关信息和意识,所以波动性是我们整个宇宙三维空间一切存在的共性。
真正能够下载信息的人,他所传援的并不仅仅是知识。他是把知识和智慧进行一体化传播的。比如像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实际上他们传授知识的背后,蕴藏着大量的智慧。这就相当于,我把一座三维的山投影到二维的平面里面来描述等高线的时候。其实等高线就是相对应所谓的知识,而这座山相对于二维的知识来讲就相当于智慧。那么一位老师教人 去看山,就相当于是在传道;教人看等高线,相当于是在授业;向人们解读等高线和山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当于是在解惑。在这个模型里面,我们不难理解,一个真正的老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实际是完整地把高维信息用二维的方法表达以后,再让学生真正去理解高维的智慧,他只是假借这个二维的相,因为二维的投影与三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把知识作为发酵智慧的酵母。
但是,这位学生也许还没来得及学会看这座山,他的老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学生没有学会看山。他只学会了去读等高线。当他成为老师教学生看山的时候,就是这么教的:小圈是山顶,大圈是山脚,密的地方是陡坡,稀的地方是缓坡,这就是山。他可以拿不同的等高线,来跟他的学生讲这些都是山,他学富五斗,但是他所教的山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只是山的二维描述,他的学生学会的只是纯粹的知识。所以在传道,授业,解惑里面,就只剩授业这样一个环节。 而且他授的还是业障的业,因为当他知道这个(等高线)就代表山的时候,他就不会真正地去探索真实的山到底是什么样了。这就是我们在传播知识、传承知识的时候,所呈现的局限。我们在三维实践的局限,造成了我们对整个宇宙认知的局限。
当我们把机器人的性能做得比人类强悍数倍的时候,机器人和云端信息的连接对人类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如果不能够眺到知识的上面、跳到云端,他们将沦为机器人的宠物和奴隶。机器人将在知能(掌握知识的能力)上超越人类。
可喜的是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我们人类从三维认知主导转向高维认知主导的开始,也就是大部分人开始追求心灵的成长。所谓心灵的成长是高维认知的提升,这种高维认知绝对是超越云端的。这种能够超越云端的科学、末来的科学技术,我们把它叫宇端科技,宇就是宇宙,宇端就是 N维(N趋于无穷大)。人类通过自己的内在修炼,回归内在,绝对可以超越云端,所以他依然可以驾驭这个时空。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停留在三维认知里面的话,那我们将被淘达。因为三维世界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它即将崩坏的所有现象。现在所呈现的天灾人祸,这一切都是在警示我们,要尽快从三维空间里跳脱出来,进入更高维度。当我们能够建构起这样的认知的时候,我们就会消除对三维空间 “成、住、坏、空”的恐惧。为什么?因为我们内在是高维,是具足圆满的。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意识从三维的时时空关系中提升起来的话,你就会充满恐惧,你在三维世界里所做的所有的商业、所有的事业,面对的所有的生命状态都会越来越糟糕。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为都是不自然的。“人为”两个字拼在一起就是“伪”,就是假。三维空间的所有的相,不管你做得多复杂,它都不过是投影。
考虑科学发展方向是发展技术,还是发展对宇宙空间全然的理解、全然的领悟,这恐怕才是我们人类发展科学文明的主导方向。
用能量的概念去和谐地对应,能够产生高度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对我们人类科学的升华和超越。它能够把人类所的智慧融合在一起,而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且在不同的人中能够启发不同的人自身内在的智慧。也就是说开启人们本自具足的智慧,不是让他们迷信任何一个所谓的门派,任何一个所谓的大师,任何一个所谓的有限的说法,而是让他们都真回到内在具足圆满的生命状态里面。
宇端科技实际上就是启发我们,人类最终会走向合一的境界,会指向圆满。而这个所谓的最后指向圆满,它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当下与自己的内在连接。这个连接的状态充满喜说、快乐、自在和创造力。所以,所有的智慧其实最终归于当下,当下的自在、喜悦、快乐,是我们生命星现的真正意义。
人类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终的未来实际上是真正与宇宙整体合一,跟我们所有宗教指向的那个状态是全然一致的。所以,科学与宗教一点都不矛盾,科学的发展将使我们人类真正走向觉悟,只是这个科学并不是执着在三维空间的有限科学,而是通达到N维(N趋于无穷大)的这种科学逻辑,使得我们能够在现实的当下去理解所有人类智慧系统之间的关联。
启示:近几年大学学科的专业调整幅度相较几年前是比较大的,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的人才也呈现着精准匹配,但矛盾在于学校的教材或者说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已远远跟不上目前国家发展的需要。所以,即使学子再辛苦所学到的知识并不适用了当下社会,那么无疑是需要发人深省的。
教育若只是灌输知识,把人的大脑当成存储设备,如文中所说老师的老师还没教学生如何看一座山就离开了世界,那么学家生就只学会等高线,那么学生成为老师后再教的学生也同样不会看一座山。对于“解惑”任何人也无从学起,更不知所以然。这不能不说是很悲哀的。
电视剧《后浪》中任师开班授课后有位叫瑞贝卡的律师,博士研究生学历,是当地最有名的律师。为了找准穴位位置,他网购了假人进行演练,谁知竟被没有学历上课睡觉下课做饭的孙头头一语戳中,“你用假人身上画的这些穴位位置不对,老师说过,表里之分…..”瑞贝卡不禁愣了“上课时你不是在睡觉吗?”“看来你们这些学霸也就是死记硬背啊!”孙头头无奈笑了。
这些获得了高学历的精英们在教育体制中已然有了一席之地,可人生不光是自己熟稔的那一小片天地,不是任何东西死记硬背都能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的。
学习的目的的不纯粹仍会造就一大批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才”,这是需要警醒的现象,否则,N年后“人才”真的不再是人才,是成为人工智能宠物和玩具的一代。
在一个领域深耕,抓住一点咬住不放,用钉钉子的精神去开发去深挖去打开自己无限的可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