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8届安徽高考考生,理科622分,现就读于北京某211大学计科专业。高考都快过去两年了。疫情之下,许多学弟学妹们有点担心在家学习的效率。借此机会谈谈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吧。
竟然还保留着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可能只会引起像我这样资质一般的同类人的共鸣。
高中阶段的知识比较浅,而且成体系,个人感觉 600分以上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是特别大。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一直稳扎稳打,维持在班上前五的样子(十八线小县城最好的高中)。那时候只是完成作业花的时间就不少了,所以并没有做很多额外的资料。课余的时间会适当放松,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班上的女生都在追《太阳的后裔》。上课的时候当然要认真听,这个不听后面要花很多时间补上,特别是可能错过一些解题的经验和技巧,得不偿失。
重点讲一下我的高三吧。这一年过得特别特别快,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每天就是复习知识点加讲试卷,一轮按顺序讲,二轮按专题讲。这个过程也是老师带着学,自己总结归纳尤其重要。我理综一直很薄弱,病急乱投医,总是在网上搜索学习方法。但是方法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还得自己琢磨。
我在某宝上买过包装大于内容的习题集,书店里淘过五花八门的资料书,都是浅尝辄止。唯一用的顺手的反倒是大众化的高考必刷系列。
有一阵子沉迷做错题集,专门买那种活页纸,各种颜色的荧光笔,先是手抄,后是剪切粘贴。然而付出了这么多时间派到的用场只是考前临时抱一下佛脚,平常根本不会看。后来我索性直接在试卷上、书上标注,逼着自己尽量多回顾。理综、数学还是要做题加理解吧,机械地摘抄所花费的时间,都能多见几种题型、多巩固几种解题套路了。熟能生巧是真理,老祖宗们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啊。
努力可肯定得努力。为了我的大学,高三一年没有碰手机,追剧、看小说这俩心头好都被我狠心抛弃了。
(手机恰合时宜地坏掉可能是主要因素哈哈哈)
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失败的尝试也是为了高考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付出的努力嘛。不过,我觉得自己的努力程度只能算是一般,导致原本“保985争名校”的胚子直接掉到了第二梯队。高三了,大家都在暗暗使劲,熬夜学习的大有人在,我却还是像高一高二那样12点左右睡觉,怎么比得过?
我觉得自己高考考的还行(此处与高三数次月考校排一百多名作比)的主要制胜点是良好的心态。就是要保证心情舒畅,不能焦虑。对此我很有发言权,高三退步明显,经常质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看着物理小测别人考八九十自己不及格当然难受。因为这样长期的心情压抑,我还得了一场病,脸上长了很多扁平疣(一种免疫力下降导致的病毒感染),又丑又自卑。18年元旦前夕我在南京治病,顺道看了梦里的南大。
后来慢慢地心态变平和了,病也渐渐痊愈了,每天中午会小睡一会,学不进去的时候也不强迫自己。该听的课都会听,不能及时消化也没关系,后面慢慢补上,作业会有选择地做,做不完的就算了,额外的资料有时间就做。语文课基本没听过,就胡思乱想,课本上涂鸦,看作文素材,因为觉得听了也没用,这门课真的纯粹靠天赋和积累。
每次月考后,都会给自己分析分析,哪些薄弱的地方今后要注意,哪些地方纯属粗心大意,最后都会归于勉励自己,平常考再差都没有关系,高考才是最后一关。这种记日记的方法真的很利于心态调节。模考七八次,前几次没考好我还会难过,后面就压根不care了。
曾手抄整整三页A4纸的一篇励志文(是我的能量补给站啊)高考前一周,基本都放假了,在家里复习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很重要。反正我是没闲着,还和在学校一样,每天完成一定的练习和整理。不能还没到高考,弦就提前松了,你说是不是?实不相瞒,考完语文的中午我还做了两道数学题哈哈哈。
高三下做过的试卷,真不多最后的结果不好不坏,正常水平都发挥出来了,遗憾肯定会有,但是从人生的漫漫长路来看,我这个节点走的还算稳健,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不后悔。倒不会说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这样的话,因为所有的努力都是理所应当的。你想要什么就去拿咯,当然,不能空手去。
当时的感受,幼稚的很最后,祝好。所有的事情都不会白做的,如果暂时没看到成效,别着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终的结果说不定是个惊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