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好像挺反人类的,中国自古以来以孝著称,亲情是用血浓于水来形容的,但是有时候这三样东西可能比这更重要!
你看,首先第一样是工作,以前读书的时候不管学业多忙,每周我都会抽出时间跟爸妈打打电话,随便聊聊家常,聊聊近况,有句话叫做只有瓜恋子,没有子恋瓜,那是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现在工作之后,基本很少打电话联系了,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前几天,我从姐姐的口中才知道,父亲一个人在外地生活的是多么艰苦,气候恶劣,工作时长也长,饮食也不合口味,还得孤零零一个人无处说话,我才意识到是有多久没去问候了,每每以工作忙为借口,好像这样自己就能心安理得一样。
第二件事,也许逃不过钱的问题,前段时间我理财损失了几千块钱,于是我写了一篇反思我对金钱看法的文章,其实对于金钱的概念不可能是静态的,一定会随着时间以及自己经历的事情而改变,我想来在钱和父亲的关系上,偶尔我会做妥协。
你看,父亲已经55岁了,我也是有儿子的人了,按理我应该让父亲在家带带孩子,享天伦之乐,偶尔追随自己的兴趣,钓钓鱼看看书,这是多么美妙的事,而我默认了父亲继续在外面打工的事实,因为我知道,目前的我是缺钱的,趁着父亲还能动,身体没有多大毛病能挣一点是一点,不补贴给我,至少也是给自己攒一些养老钱,不至于在体弱多病之时过于央求别人,这想法我想来包含很多愧疚,但是目前我却默许了它。
第三样就是自己的利益。人说到底是自私的,有时候可能能够为家庭奉献一些时间和金钱,但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之时自己的利益是最大的因素,就像两个陌生人之间理智的计算,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至少不过于损害自己的利益。
前两天有个同学,他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放暑假了正好有空,大伯家有一个在上小学的侄子,于是大伯提出来送去她那里可以帮忙补补数学,哪怕半个月都行,我那同学义正言辞的拒绝掉了。
后来我问他原因,他告诉我,第一,我有这个时间我都可以去外面接私活能赚不少钱,第二,这小孩子送过来,每天还得陪着玩,还得考虑吃住的问题,太麻烦。第三,我的侄子一大堆,如果开了这个口,以后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找我补课,我可就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了。
听了以后,好像每一个理由都是站的住脚的,我无可反驳,但是总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是不是有时候我们真的为自己考虑的太多,而为别人考虑太少了,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例外,这就是人性使然吗?
当然我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愿意把亲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的,但有的时候,也许是迫不得已,也许时间和空间冲淡了浓浓的亲情,每到一件事情需要自己去选择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出来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
也许,对于大多人而言,亲情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