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东北菜的人应该都知道一道菜叫大丰收,就是一些黄瓜、生菜、青椒等可以生吃的蔬菜配一碟大酱,不同的店有不同的版本,配置的蔬菜各有各的不同,唯一不能变的就是大酱,但仔细说起来每家的大酱都应该是不同的味道,因为手工制作过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做大酱需要选好豆子,大豆,也就是黄豆,是东北比较普遍的农作物,所以想选到好豆子并不难。豆子滚圆饱满,外表光滑润泽,阳光下晒几天,去去生气就好。做大酱先要煮豆子,小时候家里有柴灶,有大铁锅,煮一锅豆子可以做一年的酱了。煮好的豆子趁热捣碎,这活儿我喜欢做,闻着那热腾腾的香气就好开心。捣好的豆酱拍成酱块儿,老妈做的都比较小,一般15x20x30的长方体,单位是厘米哦。酱块儿要放在干燥且温度高的地方,静置差不多两个月,表面会有菌斑,然后掰成小块放在一个大桶里,加入热水,浸泡一天两夜,然后上磨磨成糊状。倒入酱缸,加入盐,搅拌均匀,再用纱布包一包粗盐,平铺在酱的表面,盖好盖子密封好,让酱睡一个春天,待蔬菜嫩苗长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封食用了。
这一坛酱一般都是要吃上一年的,到了秋季,酱吃掉一些了,土豆、辣椒、豆角都大量成熟了,就丢一些进去,冬季餐桌上就多了酱菜可以吃了。
每年重复着这样的过程,看似一样,但总会有所不同,这便是过日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