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直没出门,感觉再待在家里就要发霉,所以打算去河边散散步。
一路跑过去,路两边绿化带里的红叶李开得正艳,因为花瓣呈粉色常常被误认为樱花;河边的柳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孕育,也终于发出新芽;
堤岸边几位大爷在垂钓,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结果一个鱼儿也没钓上来,感觉无聊就往前走,桥下面几个小朋友正在疯跑。
想着难得出来,就特意拍了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原本还在为没太阳不开心,突然收到微信好友星河发来的一张照片。
她在小孩子嬉戏原照的基础上简单加了几个卡通素材,瞬间觉得可爱爆棚,一扫坏心情的阴霾~
当时看到这张照片就忍不住感慨:有趣的人,眼里的世界都会更加美好,心态上的自带滤镜真是面对生活的宝藏!
什么是滤镜?
经常自拍、刷段视频的人都懂,即便是不化妆,打开美颜滤镜也会呈现出一副完美模样,倘若打开其它滤镜就又是一副新的效果。
其实读书也一样,读不同的书就是在带着不同的滤镜看待这个世界。
喜欢诗词歌赋的人看到长江,不自觉就会联想到杜甫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迈,又或是苏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怡然自得;
喜欢历史趣闻的人,看到长江,也会习惯性地想到和长江有关的历史典故,感叹一波物是人非。
关于读书,有句话特别赞同: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阅读一流的书。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取前辈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更可以帮助读者开拓眼界,启迪未来。
今天分享的几本书都是我心目中的好书,是在不同人生阶段带给自己质的飞跃的几本书,希望你也能喜欢。
一:《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原谅我再次安利纪元老师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毕竟自己主题写作的启蒙就是这本书。
很多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也是因为时间管理,这两年“自律”这个词很火,关于自律的文章也数不胜数,我们羡慕那些自律的人,却又被惰性打败,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自律,却不知道该如何自律。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多的方法和案例,比较有创意的是双目录,除了传统目录,还创新性地用24小时为逻辑线给出了详细的时间管理建议。
当然,有些方法可能不适合你,但阅读一本书,能掌握其中一个观点,熟练应用一个方法就足够了。
这些方法、认知,如同那根可以撬动地球的杠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的一生。
二:《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不同于《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的干货式写法,《时间的社会文化史》没有任何方法论的推荐,是作者从社会文化史的宏观角度,勾勒出整个近代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变迁的整体面貌。
“星期”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诞生,又是什么时候得到普及的?
时间刻度的精细化,为什么推动了现代交通业的发展?
古代人说的“惜时”和现在说的“惜时”,两者有什么区分?
作者湛晓白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的博士,这本书就是她的博士毕业论文。
虽然内容比较多,但论文的好处就是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加之研究的课题也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读起来就没那么费劲儿。
三:《稀缺》
有个热门话题叫:有人说月薪1万与10万的真实差距不是10倍而是100倍!
原因很简单,扣除个人开销后,月薪一万的人存款可能不足2000,而月薪十万的人,存几万块完全没问题。
仅是一年时间,两者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月薪十万的人因为快速积累的财富,帮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自然就有了更多创造新财富的机会。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经典理论叫马太效应,指的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除了金钱的差距,月薪一万和月薪十万的人脉、阅历、思维上的差距都在迅速扩大。
所以说,如何才能打破贫穷的死循环,帮助自己走出当前的困境呢?
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写的《稀缺:为什么拥有太少后果会很严重?》提供了不少答案。
其中之一便是注意力,大概是说当人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情况下,会引起人的认知和判断力质量的全面下降。
当我们过于贫穷,为了生存日夜奔波的时候便很难再去统筹规划,潜意识里只剩下一件事:赚钱。
所有的不如意都会不自觉归因于没钱,当工作遇到瓶颈,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寻找突破口,只认为是自己没钱所造成的。
慢慢的,人对没钱的恐惧感会垄断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心理上焦虑和资源管理的单一化,又进一步造成个人智力和判断力的下降,更加难以跳出困境。
至于更多造成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大家可以在书里找找答案。
四:《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应该算是经典中的经典,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待了近20年,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第一句就是:人生苦难重重。
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读完这本书,自己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真正明白了痛苦对于人生的意义,使我在面对痛苦时多了一分坦然,多了一分勇气。
推荐这本书,不需要更多言语,摘录几句书中的原话就够了。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002年,这本书被福布斯评选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人这一辈子难免会走不少弯路,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有些错误的代价太大,又或是犯的错误太低级,所以根本不需要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才幡然醒悟。
能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多从前辈们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能量,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不断地自我进化,丢掉生活中的坏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环环相扣,但每一个展开也都是独立的,多掌握一个习惯,生活就会多一分改善,最终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
六:《进击的智人》
这算是一本大众科普书,虽然读完它没有找到任何可实操的方法论,但它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人间的冷暖,了解了人类的发展史。
作者是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的河森堡,8年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的经历,让河森堡的书读起来更加详实,虽然是科普书,也因为他讲解培养出的幽默风格,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
关于石器的介绍自己印象很深。
以前听到石器,说到工具,自己原有的认知就是效率的提高,但河森堡在书里是这样写的:能人释放了石器内所蕴含的时间。
其实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但这种说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对了,书中还提到过一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2万多年前,有一批智人就是在那里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如今,这个地方不在深山老林,也不在遐方绝域,就处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东方新天地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目前是一个小型博物馆。
我想,读过此书和没读过此书的人,去王府井大街逛街时的心境也会完全不一样吧,这便是这本书带给生活的一层滤镜,也是科普书和历史书的迷人之处。
七:《小狗钱钱》
最近一段时间真是见证历史,美国接连熔断,两周时间整个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一,疫情的扩散难免让人感觉害怕,替未来焦虑。
但有句话说得好:混乱不是深渊,是阶梯。
危机危机,除了危险,还有机遇,但想要抓住机遇,就需要一个人丰富的知识体系做支撑。
《小狗钱钱》算是理财的入门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财的基础知识。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除了缺少必要的性教育外,理财观念的培养也基本为零。
近两年来,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一般的校园贷,前几年甚至爆料出不少裸贷的新闻,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但转念一想,发生这样的事儿其实并不意外,我们总告诉孩子们要洁身自好,告诉他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可我们连一些最基本的性知识都难以启齿,觉得那是肮脏的。
可在孩子眼里,它们不过是一些生理器官而已。性教育有多肮脏,只取决于传授人的思想有多肮脏。
和性教育一样,家长们对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整天说要赚钱,我们大谈股票,热炒基金,却没有几个家长愿意好好和孩子们谈谈理财这件事。
既然谈钱,咱就大大方方的谈,不要觉得钱是肮脏的,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的收入就没有什么可批判的。
告诉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理财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但父母们的经验教训实在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多读一点理财相关的书籍。
对理财小白来说,除了《小狗钱钱》,还可以读读《穷爸爸富爸爸》,都是关于理财的经典书籍,两本书看完都有一种颠覆原有理财认知的爽感,让人热血沸腾。
八:《次第花开》
这是一本看了不由自主想要流泪的书,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会上听的讲解版,当时听就特别感动,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懂自己。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的心灵随笔集,听完觉得很好就买了本纸质书,每晚睡前看上半小时,每次读完,脑袋里都会蹦出的一个名词——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承认人生苦短,但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如果你很焦虑的话,强烈推荐你读读这本书。
以上8本书都是自己心中的好书,希望你能喜欢。
白岩松在《白说》里这样写道:
我们读所有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所以,期待大家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呀!
最后,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一波你的书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
用时间酿酒,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新书《反本能2:如何对抗人性弱点》已上架销售。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关注后回复“2020”四个字,自动获取10本时间管理电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