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几位同学讨论《红楼梦》,一位同学说:“林黛玉尖酸刻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另一位说:“而且贾宝玉那人就是个男女通吃的流氓。”两人得出结论“不知道这世道怎么了,此等淫词艳曲都能奉为经典。”
我听到这些话并没有跟着说什么,心里稍有些不是滋味。感觉传统文学的受众越发稀少,很多人自以为是的用偏见审视这些文学,完全不了解传统文学的内在价值和传世背景。站在现在人的角度上,两位同学的话是完全正确的,可是这样的解读方式我认为并不可取。
不知道是舆论的关系还是文学确实小众,现在很多营销号也好解说视频也好,总喜欢把名著往猎奇的方向解读。中外很多被奉为名著的小说都不是循规蹈矩的课本,其中太多夸张却真实的事例交织着时代的辉煌和叹息。但是经过一番哗众取宠的解读,名著沦为了玩物,甚至都算不上谈资。当代那些耽美、言情小说大量人追捧,如果按照他们读名著的那套理论,为何不批判那些书里的情节多么的缺乏逻辑,为何还为那些书里的人物辩白呢?
人皆有口,所出无忌。倘若今天讨论的是我所不了解的一些事物,有人大肆批判我心也不会动之分毫。但是文学作为我精神的养料,如今却被狠狠的抛掷在污泥之中,让我非常痛心。我想这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不同导致的偏差,毕竟我也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着那些文字。这也许不算是无知,但是也让我感受到了身边人谈论的水平。
我心里很想同他们讲一讲我的见解,可那时只想到“夏虫不可语冰”。也许我本身也很傲慢,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想法,认为其他想法都是幼稚地下的。我不认为会读点书会写点字就高人一等,然而我也能预见到倘若我发表我认为的主流观点,必然会招来他们的鄙夷。这些都是无所谓的,我也不想说出一些不能改变什么反倒增添自己烦恼的话来。
只是有些伤感,书中那样鲜活的人物被片面的看待,不就像如今社会里捕风捉影的评判吗?双标无处不在,那些口口声声维护正义的人,也在做着破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