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aa3134cba8521af6.jpg)
在我们周围,不少人会把拥有物质财富作为成功最重要的标志。以为有钱就是成功,成功就应该有钱,有钱家里就应该有名贵的东西。于是乎,自己的物质目标清单不断扩大,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否则就担心自己被淘汰,被取消,被排挤。无论拥有多少物质,都缺乏安全感,这就是物质焦虑。
不可否认,在缺吃少穿的年代,物质确实起到极大的作用。但如今,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结束了。可以回想一下,买了一个新包或买了一辆车,你高兴了多久?拥有过这些之后,你很快就会感到空虚无聊。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并不在你拥有的物质里,占有不会带来幸福。
其实,我们维持生活所需的物质非常少,我们往往不是在思考自己的需要,而是陷入了想要。
当我们能分辨出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时候,就能将自己从无穷无尽的物质和欲望中解放出来,就能更好地利用物质,关注生活本身,更好地生活。
物质焦虑者的错误认知:
物质焦虑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物质焦虑,往往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
错误认知一,只有缺钱的人才焦虑。
真相是:人人都可能有物质焦虑。
物质焦虑是一种心理感受,和实际拥有多少物质没有直接关系。
不少家境富裕的人,也会感到钱不够用,整日惶恐不安。而有些以捡废品为生的老人,却可以慷慨资助贫困学生。
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对事情的感受,以及是否有解决的能力。人内心的力量是无限的,跟是否有钱无关。
错误认知二,物质焦虑的根源是物质匮乏。
物质焦虑,和拥有多少物质没关系,而和我们小时候的创伤有关系。物质焦虑的本身是缺乏安全感,这种感觉和现实的关系一般不大,而是源自过去曾经遇到过的无助无力的时刻。
就如案例中的小文,尽管他的收入也不少,但她有很严重的物质焦虑症。她的这种因为担心没有钱而带来的无力无助感,可以追溯至他上初中时,爸爸不给他买手机的场景。使她受伤的,并不是“不买手机”这件事,而是当时爸爸冷漠甚至嘲笑的神情,让她恐惧、感到无依无靠、感到不被爱。
深层原因还有,小时父母吵架,她很痛苦希望妈妈带她走,但妈妈总是说没有钱所以不能走。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小文来说,没有钱就等于被困住。即使恐惧无望甚至危险,也没有逃开的可能。
之后,每逢遇到钱不够用时,小文就会回到孩子的状态,陷入无助无望的状态。所以物质焦虑本身不是物质填补能解决的,其背后深切的不安全感才是需要面对的部分。
这也再次反映出,家庭的宁静和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重要。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其实拥有多少物质并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产生有赖于和谐友爱的关系。父母相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错误认知三:有了足够的金钱或物质得到满足,才能幸福。
文中的小文,总认为父母买了新房子,装修的钱儿应该自己来负责才算孝顺。
其实,爸妈买大房子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经济实力,并没有希望她来装修。她有这份孝心就已经够了,父母是能够理解她维持小家庭的不易。
对老人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常回家、不顶嘴、陪他们多聊天……。这样的关心和爱,对于老人来说才更重要。
如果说孝心100%,那关心与爱占到80%,钱的部分20%都不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