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政策、“双创”政策的不断加码,涉足产业地产的企业日益多元化,产业地产已成为各路资本、众多房企追逐的新风口。
以“新时代”为标签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地产亦进入协同发展的“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优化,最终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产业聚焦、企业聚集、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创业驱动、创新策源、市场扶持、技术平台等多要素的协同、融合,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式集群化发展。
“新时代”下的产业环境
宏观层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进入攻坚阶段;微观层面,环保、财税、安全等等法律、法规、政策日益严格、规范,整个市场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本高企、无核心竞争力,产品溢价能力低,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政府培育、资本推动、载体服务、新兴产业配套,企业的诉求就是园区的方向。
传统的产业地产商,主要收入来自地产开发,产业服务、增值服务的比例还远远不够。由于园区投资大、周期长,需要开发商有雄厚的资金,最终导致资产越做越重。
实现“轻资产”运营是众多产业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产业地产正在成为地产行业新宠的同时,产业园自身的危机也已悄然来临。入园企业的产品与营销模式日趋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核心技术的突破。
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政策、资本、资源、市场的协同推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高效、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
这样的需求,也正是园区“轻资产”、“重收益”的发展方向。
“洗心革面”,你准备好了么
在行业变革中,产业园区要满足企业的发展诉求,首要改变的是产业经理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产业经理人也将面临一场由内到外、触及灵魂、“洗心革面式”的蜕变。
经理人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才能使园区价值和自身价值协同创新发展,以达到产业决策层的内心诉求。
作为产业经理人,要从过去固有的地产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由原有的单一能力向复合能力转化;由原有的模糊概念到精准定位、垂直解决问题进行转变;由职能功能向价值功能转化。只有及时调整,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为产业园区赋能、为企业赋能。
顺应时代,逆境求生
无论是产业园区还是产业人,都在经历这场新时代的大考,经历园区经济何去何从的挑战。
园区定位满足政府诉求,却不满足市场诉求;满足市场诉求,却不满足政府诉求;满足政府和市场的诉求,不满足园区自身诉求。在重重迷雾下,如何优化匹配达到多方平衡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园区经营者,经理人高薪无价值,没有能力解决企业痛点问题;运营总产业定位、商业模式不清晰;政策、企业、园区三方诉求不融合;品牌经理人有品牌无营销,传播对象不精准;招商经理人盲目招商无效率,沟通场景无价值;人力总高薪挖人无产出,组织体系不协同。
7月20“第三届产业园区人力资本峰会暨产业经理人私董会复盘启动仪式”,将以第三方视角看产业,从战略、模式、组织、产业经理人全方位解读行业痛点,为产业经理人价值赋能,找到“新时代”下,园区经济蜕变重生的新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