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读《礼物》、《礼物的流动》认识中国人的礼物

读《礼物》、《礼物的流动》认识中国人的礼物

作者: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9:36 被阅读0次

17民本  杨怡  18608559455

中国人的“礼物”

“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的物品。礼物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通常是人和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物件,其目的是为了取悦对方,或表达善意、敬意。

中国的礼物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敬意的物品(即牺牲)奉献于神灵。也许从那时起,在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即“礼物”

“礼”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概念,其中的“人情伦理”更是不断发展并影响着中国社会,正是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情伦理”的存在,礼物的相互馈赠往往与人际关系相联系,送礼者在礼物中渗透了情感性和伦理性的东西,受礼者接受了送礼者的礼物,就是承受了一份人情,即便“礼轻”,但“情意重”,受礼者也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回报送礼者以“礼”,它可以是一个行为或是一件事。

《礼物的流动》一书中将汉语“礼物”一词的“礼”和“物”分开来解释:“礼”又可以说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物”的意思是物质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从词源上讲,这个汉语词暗示的礼物(gift)不只是物质的礼品(present),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规则(礼节)并牵涉到仪式。所以,在中国无礼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礼物。

阎云翔认为“礼物的物质内容和它的文化意义及仪式情境是浑然一体的。”他在《礼物的流动》中告诉我们知道,下岬村村民在送礼中着重体突出“礼物”的“礼”这一文化符号,大家往往指责“那些未能在预计的仪式情境中赠送礼品的人”“缺礼或不懂礼”,“反复强调各种馈赠仪式”的重要性,而不是物质方面,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在我看来,每当老家清明节那天,邻居之间互相赠送的清明果是再“中国式”不过的礼物交换了,送什么不重要,在恰当的场合送合适的、被需要的东西才是最合乎“礼”的礼物,这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送礼的原则。基于中国社会的这一独特性,故而作者进一步提出“礼物交换的分类不能单纯基于所赠物品的类型,或者只是基于礼物交换中潜在的经济原则,”可以把“礼物交换的场合作为基本规范,进而通过这些场合(需要馈赠活动的社会事件)所置身的不同情境(送礼者和受礼者的社会关系)来区分它们。”如,父母在孩子生日那天赠送礼物,是一种祝福,不求回报的。

中国人的“礼物”或许正是因为有“人情伦理”渗透在里面,才会让人感觉到社会的“世故冷暖”。

从“礼物的流动”看中国人的礼物

  礼物一一人类社会非常平凡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法国人类学家莫斯的《礼物》首次关注到了这一点,他也为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和结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向我们列举了大量的社会事实,其中最向我们描述“礼物的流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夸富宴”和“库拉圈”,从中可以得出礼物的流动是双向的,并且“送礼者获得权力和声望”。此外,莫斯对“毛利人的送礼现象”的研究思考后提出了“礼物之灵”一说,认为“礼物的流动”之所以会有“回报”这一过程,是因为礼物是送礼者的自我呈现,拥有送礼者的一部分灵魂或者说精神本质,受礼者接受了礼物,就是接受了礼物上的“灵”,只有“回礼”才能避免“礼物之灵”带来的灾难。很显然,莫斯的这一说法很难被大家尤其是其他人类学者所理解和认同,首当其冲的就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互惠原则”:一个人给予是因为他期待回报,一个人回报是因为害怕给予终止。但是中国阎云翔学者对下岬村的田野调查,让他看到了在中国社会与西方人类学者所认同的“礼物的流动是双向的”现象不同的“礼物的单向流动”,即给予——接受,没有偿付,也就没有了“互惠”之说了。真的是这样吗?在中国父母给孩子“压岁钱”:给他们的父母的孝敬礼,阎云翔认为这样的礼物是单向的、代际的礼物,并不暗含着对回礼的期待,这样看来的确不符合马林诺夫斯基的“互惠原则”。我思考是不是在中国单向的礼物流动就没有体现互惠原则呢?有一个特殊的例子“认干亲”,在中国双方进行认干亲仪式之后,义子会与义父母经常来往,义父母会通过礼物资助的途径给自己的义子提供帮助,而义子在义父母年老之后也会履行赡养的义务。在义子年幼时义父母提供给他的礼物馈赠短期来看是单向的,长期以后,义父母会获得回报,但这种回报并非主动刻意的要求回报,却可以看做互惠的。我又思考会不会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存在的单向礼物流动本质上还是双向的,即拥有“回报”这一过程......思考到现在,我觉得还是无法破晓,或许我缺少大量的田野经验。

相关文章

  • 读《礼物》、《礼物的流动》认识中国人的礼物

    17民本 杨怡 18608559455 中国人的“礼物” “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

  • 礼物的流动

    周日要上班,饭堂没有开门,本来想用开水烫个公仔面,随随便便当作一餐。上司在家里带来便当,有虾有青菜,有酿豆腐,有炸...

  • 礼物

    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大概是讲:礼物本质不是东西,而是意义,礼物的流动也就是意义的流动,人类关系的流动,没有礼物,...

  • 《礼物的流动》|人类学家眼中的礼物

    社会的凝聚力来自何处?这是现代人类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换言之,什么力量或机制把状如散沙的个人变成互有联系的社会成员...

  • 褐蛋蛋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谈及礼物,中国人总会想到故乡,礼物即是在表达送礼人的一份挂念...

  • 不是礼物的礼物

    20181018,20180910。 今天,你二十八岁生日,平常的一天。 上午你发朋友圈‘无奈秋风总寂寞,早生一刻...

  • 礼物背后的礼物

    2018年末,竟然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开心的事,上周参加女儿学校组织的家长培训,认识了一拨重视家庭教育的老师和咨询师...

  • 礼物?礼物🎁。

    亲爱的爸爸妈妈,2018年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准备好给孩子的新年礼物礼物了吗? 来,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一个正面管...

  • 礼物礼物!

    1.惊喜盒子 【爆炸盒子DIY手工相册创意情侣浪漫惊喜男女友生日情人节七夕礼物】,复制这条信息¥KdH50cWZx...

  • 礼物!礼物!

    日跟了43天后,发现坚持跟不仅对我自己有好处,还可以得到简书日更的礼物。 今天是第43天日更了,真的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礼物》、《礼物的流动》认识中国人的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wn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