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作者: 别具一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11:52 被阅读0次

          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如果我们按时间顺序先谈他的《物理学》,那么我们肯定会大失所望,因为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论著,是一堆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无穷、原因及其他“终极概念”的抽象分析。

其中比较生动的一段是对德谟克利特“虚空”概念的攻击: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从本质上看不可能存在“虚空”或真空,因为在真空中一切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降;这是不可能的,“预设的虚空其实空无一物”--——从这例子一下就能看出亚里士多德少有的诙谐、他对未经证实假设的热衷和在哲学上批驳先人的倾向。

我们的哲人习惯在每部作品的前言部分加注关于前人在此题目上所做贡献的简述,然后对每一项贡献施以彻底的反驳。培根说:“亚里士多德模仿奥斯曼帝国的做法,认为不把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就不能实施牢固的统治。”

然而,我们对前苏格拉底时期大部分思想的了解也正得益于他这种“兄弟残杀”的狂热。

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研究并未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原因我们已经提过。他反对毕达哥拉斯关于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观点,他更愿意将这一殊荣给予地球。

这篇小论文处处进发着见解独到的智慧火花。

我们的哲人认为:世界是循环往复的,太阳总在令江河湖海蒸发直至其干涸成岩石,另一方面,不断上升的蒸汽又聚合成云,雨降到地面,将河流和海洋填满。

这样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虽然我们可能感知不到,却颇具效率,埃及是“尼罗河的作品”,是它千百个世纪沉积的产物。在这里,海洋侵蚀了陆地,陆地又悄然伸入大海;新的大陆和海洋不断涌现,旧的大陆和海洋逐渐消失不见,而世界的面貌就在这宏大的生长消亡的循环中变了又变。

有时这些巨大的力量突然迸发,导致地理的、人类文明甚至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毁灭;巨大的灾难周期性地洗劫大地,将人类抛回最原初的状态:就像西绪弗斯,文明一次又一次地攀上顶峰,却一次又一次地跌回原点的野蛮状态,继而重新开始它一步步向上的艰辛攀爬。

因此,同样的发明创造,同样的经济萧条和文化停滞的“黑暗时期”,和同样的学术、科学及艺术的重生,才会在数代文明中反复出现,成为“永久的往复”。

难怪盛传于民间的神话多是早期文化保留下来的一些模糊的风俗习惯。

如此这般,人类的故事始终在进行着暗无天日的循环,因为人类是地球的产物,远非她的主人。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xm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