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六去朋友家吃饭,他媳妇是护士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听完后挺心酸的。
一个女患者,刚六十出头,身体看着不错,从CT片子上看几乎可以诊断是肺癌,好在病灶比较小,如果没有别的地方转移,应该是早期,及时手术远期效果会非常不错。可是她儿子拒绝采血和进一步检查,问了大夫三个问题:“大夫,我妈这肺癌是晚期了吧,是不是没啥治疗价值了吧?手术和不手术是不是活的时间差不多?手术成功率是不是一半对一半,有可能下不了台?我听说手术要10万多块钱,我花不起,我最多也就能花四五万。”
医生说:“很可能是早期,非常有治疗价值。手术后会有可能长期存活的,而且不影响继续下地干活。现在手术已经很安全了,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但成功率也挺高。我们做这样的手术,顺利的话三万多一点。回去到新农合报销,也就不到两万。”
我问:“这啥意思啊?”
朋友媳妇答:“还能有啥意思,就想让医生说他妈这病没得治了,花钱多,风险大呗,正好拿这话回去和家里其他人交代呗。”
“那后来呢?”我又问。
“出院了呗。”
那一刻,我听见心碎了一地的声音。
02
另一个是脑梗塞后遗症的老人,双下肢偏瘫,不能行走,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或是坐在轮椅上。他儿子送来的时候,嘱咐医生该开什么药就开什么药,钱不是问题。还专门请了一个陪护,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就这么一个大孝子,你猜怎么着?
就开头两三天,之后基本没再来过。那个老人是离休干部,所有医疗费都是公司出钱,每个月的退休金将近一万块,要不是这样,他儿子都不会送他到医院,来医院不过是为了拖时间多拿退休金而已。说得好听是照顾,实际上和遗弃差不多了。
听完,我黯然无语。
03
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两则新闻。一则是说有一对退休老人在海边买了房子,安度晚年,本来很美好的事情,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孙女接来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梦,自己毁了自己的晚年。
另一则是说小区里几个老太太在负责照管孙辈时,常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一派祥和,其乐融融。可该回家时一个三岁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几年来杳无音信,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忙儿女,老了又忙着带孙子,兴趣爱好都扔了,以为动不了的时候能得到儿孙的床前关怀,谁知等来的很可能是埋怨、遗弃……愣是把自己的夕阳人生过成了人间悲剧。想想,还蛮可悲的!与其这样,倒不如热气腾腾的活。
04
有一天,和邻居聊天,他说他家老太太活的比他潇洒多了。
我笑着问,怎么讲?
“你看我家老太太六十多的人吧,看起来像五十多的,精神头倍儿棒!她们组了一老年合唱团,今天去采摘,明天去旅游,后天全国各地参加比赛,还得过不少名次。”
我调侃:你就没让你妈给你看孩子?
“嘿,怎么没有啊。人家老太太甩了一句话,你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我忙着那。”
“哇,你妈太明智了。就是,凭什么给你当免费劳动力啊。”
“滚。”
我认识一个叔叔,退休后老两口一会驱车自驾游,一会登山的,在他们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人间四月天。偶尔发信息调侃:你这大肚子还没减下去呢?他回:天天胡吃海喝,减不下去了。他还有一个爱好:打桥牌。有人赞助的那种。所以经常看到的是一会在法国比赛,一会在韩国比赛,一会在波兰比赛……
这世界,有钱的老人很多,但有趣的老人很少。研究表明:培养一种兴趣爱好,能促进大脑运转,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提升幸福感。
05
以前总觉得离退休很远,最近才勾勒出退休后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回到乡下建一座小房子,房前种花,屋后种菜,亲手种自己喜欢吃的蔬果。院子里有凉亭,放着躺椅,时常手捧书卷闲读,抑或到湖边垂钓。春有百花绽放,夏有蝉鸣枝头,秋有瓜果飘香,冬有落叶铺地,暖阳夕照。一年四季,不谈悲喜,不争朝夕,岁月静好。
我还要举办一场生前葬礼,邀请三五好友,穿上古装,扮作刘正风和曲洋,喝着青酒,畅谈生前逗比事,合奏一曲《沧海一声笑》,那时的江湖才叫江湖,有着的是仗义,现在的江湖有的只是利益。我连墓志铭都想好了:此人逗比了一生,污了半个世纪。
人这辈子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生命!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的时候,你最想过哪种生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