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一个数据,惊了众人。90后1.7亿人,仅有1000万对结婚。后面辟了谣,说是假的,但不耽误消息传疯了,并且无人怀疑。
大家说,90后不想结婚太正常了,我身边就没几个人年轻人想结婚生子。可慢慢地舆论又变成了我们曾经熟悉的论调——90后是更自私的一代。
这句话多熟悉,好像90后从小就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小时候90后是独生子女,被全家人溺爱着长大,学不会分享是自私。
长大了花钱“大手大脚”,不像老一辈懂得节俭是自私。工作后躺平裸辞,受不了一点委屈更是自私。
而现在不结婚不生孩子的90后,直接被打上了只顾自己享乐,一点不想付出的标签。
最能反应90后自私的就是,对自己父母和小孩提出苛刻的要求;对自己最大限度的宽容;对父母要就近照顾,送养老院视为变态控制;对父母稍不尊重,就独立以后自己生活;父母对待90后小孩要求乖乖听话,熊孩子活该乱棍打死;对他人不能恶语相向,反而父母怪罪自己戾气伤人。
当然,抗疫新闻、河南水灾、奥运盛事,90后有模有样,肯担当能吃苦,也被冠以肯定和荣誉。可一旦到了“生活”这,90后立刻又被打回了扛不住事的一代。
今儿不妨来聊一聊,90后是如何跟自私脱不了关系的?
其一是90后的干瘪形象,绕回这个乌龙新闻,首先说90后结婚生子这事。我无数次听到,90后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怎么就养不起了?我生你的时候咱们家也没钱,不也给你养这么大?”然后就是一通举例说明,想当年......这个话90后有一肚子的逻辑道理可以怼回去,句句在理,条条分明。这是我的生活,我没有合适的人就不想娶妻生子,我现在不适合养孩子。但最后都抵不过一句:“还是想着你自己,你省点孩子不就有了。”
其二工作上也是。除了考编制,其他都不是好工作。但凡辞职,无论90后怎么想尽办法向父母证明变态的工作量、领导的压榨。
最后也还是得到那句:“吹着空调玩电脑,你又不出力有什么累的?““在哪上班轻松啊,外边不可能像家里这么惯着你。”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90后没长大、自私任性,是过来人解释90后一切自己不理解的行为的统一答案。除此之外人情世故上,还会说90后很冷漠,没有人情味儿。
今天在知乎上看见,有个女孩发了条很长的帖子。说每到过年拜年,要去很多不熟的亲戚家里时,总是推脱不想去,因为人对不上号还要热情。有亲戚家的弟弟妹妹来家里,也不喜欢让他们碰自己的东西,妹妹还摔坏了自己最喜欢的粉饼,拉着妹妹让姑姑赔。爸爸妈妈说我这样做,特别让人心寒。
逻辑是:他们做父母的没教育好,没有教会孩子感恩。她问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这样是不是真的不懂感恩太自私?
还总有人说,90后很脆弱,因为抑郁症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高发问题,这不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省心,恐怕是90后听得最多的一个词了。而不省心的另一种翻译,就是自私不懂事、你让我费心。因为90后的自私、冷漠、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所以方方面面总是生出那么多是非,让父母操了那么多的心。这些关于90后的评价无时无刻不在世俗讨论里渗透着。
其三90后的清醒:爱自己,所以即使下面说的话很容易挨骂,我也想为自己说句话,也来怼一怼这种陈词滥调。
90后的自私背后,折射的可能是一种时代发展下必然经历的“清醒”。
不信纵观现在的热点事件舆论变化,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重男轻女,都随着90后这一代有了新的解释。
90后不想被父母安排相亲和工作,是因为他们明白,一旦接受,再反抗意味着推倒了决定,也推倒了亲情。
90后不想做扶弟魔,是因为他们明白,没有谁的人生应该成为别人的外挂。
90后的“自私”,可能是一种经历过巨大撕扯后的自救。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是希望所有人都摆脱依赖和牺牲,勇敢爱自己。
你一定听过一道测试题,就是把父母、伴侣、孩子和自己,做一个价值排序。年长一些的人,大概都会这么排:孩子、父母、伴侣,自己。
爱自己,是我们天天宣之于口“做独立自我”的根本。所以啊,那些90后看似“自私”行为背后的种种,说不定正在建立一种更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
即自己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今,压力也正在向00后转移,00后也已经被打上早熟、爱玩游戏、不务正业的标签。
听听,何其相似,当年的80后不也被说过自私吗?
与其粗暴地给每一代都打上“不成器”的标签,不如破除经验主义想一想,我们可以从更年轻的人身上学到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