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来看看这位人类历史夜空中的一颗明星,他是如何在无尽的黑夜里,温暖着我们卑微弱小的心灵的?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从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心底比较善良,他们比那些在贫苦家庭生活的孩子更具有同情心。
“江山代有人才出”
屈原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他是楚国贵族。很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他后来的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后来成为浪漫主义诗人诗歌的奠基者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有人说:中国古代最早的娱乐记者是屈原。他的《九歌》则是一篇发了三千年的新闻通稿。就因为这篇《九歌》,严肃的屈原,耿直的屈原,理正言辞的屈原变成千秋美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篇《九歌》,用生动的文字有趣的记录了祀神的巫舞的精彩表演。当然这些舞蹈魑魅魍魉,让人感受强烈的诡异于五官冲击当中。屈原使用的可是纪实报道,利用自己文笔记录了当时祭祀神灵巫舞的精彩舞蹈。
让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后人,也能欣赏到当时的盛况,这可得感谢屈原的文字功底的深厚。没有他详实的记录和描写,我们怎么能欣赏千年之前这样的盛况呢?
班固说:“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因为遭人陷害,楚怀王放逐。他是古代文人遭陷害,被放逐的始祖。后来很多的历代文人都踏着他的后尘,逐一被排队放逐。
不过后来的文人没有像他一样投河自尽,有是有,但是却不多。所有怀才不遇,仕途受阻的文人们,一边被统治者放逐,一边忍受统治者带给自己的磨难。希望有一天能得到赏识和重用。
痛并坚持着!痛并快乐着的也有,比如苏东坡。

2,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达到了宁静的最高境界
仕途的诸多不顺,屈原开始把自己的闲情逸致相忘于山水之间,终究成了田园派的杰出代表。
他把自己的喜怒哀愁写进诗里,把自己的远大抱负写进诗里。问天问地问山水,其实最终还是在问自己。见天见地见山水,其实最终还是看见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宁静使屈原终于看见自己的内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在宁静中,他对人生中的不足有了平静的接纳,并主动握手言和;
“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在宁静中,他对生死,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宁静中,开始对生命的严肃深刻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宁静中,他坚定了自己执着和信念;表达了中国文人的内心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再一次感受到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感。他在下决心,也是在劝说自己。他坚信自己,自始至终要有不屈不挠的远大志向。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朗朗上口的名句我最喜欢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以上内容,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的解释。其中我最喜欢这一句“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解释。
现实中,如意事一二,不如意事八九。我们有很多人遭遇不幸或者暂时陷入逆境,从此一蹶不振,每天怨天尤人。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超脱尘世,不可能脱离生活的现实,毕竟我们都是凡夫俗子。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尽管现实如此,我们必须珍惜眼前拥有的,在平淡的日子里增添更多的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件事情很重要!
在当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一切都是匆匆而过,一切都是以“快!快!”为节奏,宁静的内心找不到了,就连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也都成了稀世珍品。
和古人相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也成了难上加难。“难”说明不易,不易之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
先把我们的目光定个焦距,就定在今天:今天是端午节!我们是否停住忙乱的脚步,静下心来,满心欢喜,学着做一下包粽子?学着教会我们的孩子包粽子?学着古人剥豆子,泡糯米,选粽叶,或者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改进包粽子的方法,改进粽子里食材?
试着听听家里孩子包好粽子的欢快声,或者家人一起闻闻悬挂家门的艾草的香味?或者把艾草泡入脚盆,来个艾草洗脚的乐趣?
或者玩个高雅,进行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欣赏?或者给孩子们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或者分享传统节日的有关故事?或者就讲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高雅的情趣,古时候人们就有,更值得现代人拥有,而且我们要乐在其中!
不知今,焉知古?今天我们在这里吃着粽子,悬挂艾草,追思古人屈原,是为了学习他的精神,是为了慰藉自己有着更美好的心灵,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做准备……
谨以此文,献给端午节里跨越两千年多年的屈原和他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