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论三死

孔子论三死

作者: 韬理 | 来源:发表于2023-10-27 15:48 被阅读0次

当初,鲁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以“三死”之说,并非其命,是自取死路;

    其一: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简称疾杀)

    一个人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过度安逸和过度劳累,就会因疾病而死亡。现实生活确实如此甚多!

    其二: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简称刑杀)

    原文直译为:处在下位而冒犯国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会触犯刑法而死亡;其实看一看那些贪官污吏,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之下场;不真是刑杀吗?

    其三: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简称心杀)

    自己势力小而去招惹人多势众的人,自己弱小却去招惹强大的人,不合常理的发怒怨恨,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会在战乱中丢掉性命。

    当然对于兵荒马乱的时代,是这样的。那么对于和平时代是怎么样的情况哪?如果说疾杀是因疾病而亡的话,心杀则可以称之为“心病之杀”---因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忿恨、妒忌、争强、好胜、欲望而导致心病而亡。

   

    好了,再来说几句命运话题;命运可以掌握吗?是命由天定还是自己掌握?事在人为又作何解释?

    从三死可以看出,死于非命是咎由自取,而非天定;一个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流年有吉有凶,运气有顺有逆,如何应对则是事在人为也。

  “志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文,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聪明的人啊,知道保养,饮食起居有节律,行为有规范,心态平衡,宽宏大量,不伤害自己的本性;这样的话,他们的长寿不也是理所当然吗?

相关文章

  • 孔子论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注释 ①便辟...

  • 孔子论“言”之三

    三、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在《论语》中虽然出自子夏之口,但绝对是孔老夫子的秘传。《论语·学而篇》第7章,“子夏曰:...

  • 也来敲一回键盘 (A)

    ——读东西先生《论孔子》、《评孔子》二文想到的 东西先生, 先天推出一篇《论孔子》的“文诗”, 次日又写出《评孔子...

  • 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创立了儒家学派,以恢复周朝礼制为目的,奋斗了一生。 在孔子17岁...

  • 论孔子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人们称其为至圣先师以及至胜。孔子先祖本为宋国贵族,后移居鲁国,家氏没落。但是就是孔子创造了我...

  • 孔子已死

    “局里头有一种势,谁也无法阻挡;局里又有一个头,谁也无法超越。” 在这敞亮整洁的办公室里,一个年轻人正埋头读着一封...

  • 孔子之“死”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祭祀鬼神。孔子说:“你人都没侍奉好,怎么去侍奉鬼?”子路又问:“那人死后又怎样呢?”孔子说:“...

  • 颜回短命而死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被认为得到了孔子真传的颜回年纪轻轻就病死了。佛教三论宗祖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佛学名著《肇论》的...

  • 兵剑文学大讲堂:孔子的“中庸”观构成了儒家“仁学”的基本思想

    孔子的“中庸”观,是构成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内容之一,属于孔子仁学的方法论范畴,既是其思想方法论,又是其实践方法论。...

  • 孔子论益友、损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论益友、损友。 “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论三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tp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