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短命而死

作者: 黄泰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6:00 被阅读135次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被认为得到了孔子真传的颜回年纪轻轻就病死了。佛教三论宗祖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佛学名著《肇论》的作者僧肇也只活了三十岁就死了。印度中世纪最杰出的经院哲学家,印度教的一代宗师商羯罗同样只活到三十出头就亡故了。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相反的例子当然也有很多,比如为后世所不耻的盗跖却享受富贵,高寿而终。这是什么?这就是命运。

在出生的那一刻,就由神秘复杂的宇宙算法把每一个人在尘世间的命运给注定下来了。就像孔子,释迦牟尼,注定只能成为圣人而做不了帝王,命运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天性,从而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生死事大。生的是什么?死的又是什么?生生死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会把睡觉当成一件大事,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睡觉。但我们把生死看做最大的事情,因为我们这辈子只死一次,一生只有这一次的体验。对于死亡,人们心怀恐惧,死亡并不仅仅像入睡那么简单,甚至也不像是一场噩梦,而是真切的痛苦,因为很少人无疾而终。对于大多数人,在死亡发生之前要经历病苦,而且可能是强烈而持久的病苦,这也包括治疗手段本身带来的苦痛。

孔子,释迦牟尼去世之前都要承受病苦,凭什么凡夫俗子的我们就可以心存侥幸?人们对病苦的恐惧往往大于死亡。但这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颜回,僧肇,商羯罗,他们都不能避免,何况我们?这只能看自己的命运了。就是说,对此我们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超越。不是改变而是超越,这就是生而为人所拥有的最大自由。解脱生死的痛苦,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必须信奉禅道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因为这是人类千万年传承下来的智慧。首先得让自己心静下来,否则就会很无感。摒弃杂念,心静不静下来是很不一样的,人们日常的感知都是建立在躁动的心绪之上的。这样就会被生死的现象迷惑。就会觉得人生不管怎样挣扎都是死亡都是虚无。所以心静下来是产生另一种感知的前提。世俗的心意是要不得的,完全只是妄念的波动。

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颗浮躁的心不可能明白。一句话,就是进入解脱境界。也就是说,人们处在生死境界。怎样进入解脱境界?这就牵涉到禅宗的奥秘。这个曾经非常秘密的内容,那就是,在现在,哪怕你处在病苦之中,看到一切都只是解脱的海洋,不可能再有其他的了,抛弃虚伪之心,以至诚之心接受之,那么解脱境界就会显现,由文字变成实在。不要争来辩去的,这都是人伪之心,一辈子只是处在生死境界里面,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还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等到死到临头的时候才知道,那些思来想去的东西丝毫作用也没有,管用的就这么一点,哪怕你病得已经没有力气思考了,就这么一点,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用力,现在是什么时间?解脱时间。

相关文章

  • 颜回短命而死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被认为得到了孔子真传的颜回年纪轻轻就病死了。佛教三论宗祖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佛学名著《肇论》的...

  • 颜回短命

    112.《先进篇》南容三复白圭:找到你的人生格言 我从来没有一句话真正的长久的放在心里作为座右铭,总是不断的变来变...

  • 不迁怒不二过,可以为圣人

    据《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死后,孔子哭得非常伤心,他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 章子怡:不二过

    孔子把自己的学生分为颜回和其他人。 他说,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可惜,不行短命去世了。 不迁怒,是为什么事发怒, ...

  • 论语先进篇

    第七节:为什么孔子那么喜欢颜回。 原文: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 不开心

    真的很不开心 感觉我应该很短命。。 郁郁寡欢 抑郁而死 想想也是郁闷

  • 察疑

    家墓去水出临官,颜回短命,然而,其为孔子之弟子,孔子为何不提醒? 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孔子原先也不知颜回家墓有...

  • 什么是命?|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命”的论断

    命是什么?古代有多种解释。 命是生命。《论语》中有云:“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命是命运。《易经》中有云:“...

  • 人生修炼方向:不迁怒,不贰过!

    11.7 季康子问:“ 弟子孰为好学 ?”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亡” 通...

  •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原文】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翻译】 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颜回短命而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jj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