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为方便讨论和使用,我们将知识粗略地界定为:由专家或权威给出的、包含了一定上下文的信息。
知识和信息的关系I
信息是结论化的语言,而知识一般具有上下文信息,并且具有可证伪性
知识的结构化比较清晰,具备“可证伪性”,鼓励受众自己判断;而缺少上下文的信息胜在简单粗暴,鼓励受众直接认同。哪个更容易传播?显然是“一天要喝8杯水”。所以,网上传播最快的通常是严重缺乏上下文的信息。
A1
从网上看到的“一天要喝8杯水”是信息,而某医学专家写在书中的“在肾功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一位成年人一天喝2 000毫升水对身体有益”就是知识。
知识的上下文主要表明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对身体有益”是前因后果,“肾功能没有问题”和“成年人”是适用边界。
A2
那么缺少上下文怎么办?
再次回到便签法“在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己”的原则:不抱怨学习素材,给自己提要求。我们要提升学习能力,我们自己来给它添加上下文。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方法卡: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大多数对于信息的解读,我们只需要问问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就会发现这个事情与我们毫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