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是我的老师,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他个人对曾国藩颇有研究,有次我们俩喝酒,我问,于老师,你说,曾国藩的成功到底是因为什么?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于老师说,一个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人家老曾家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是曾氏的头把家庭。人家组织了整个姓氏的祠堂,在曾氏里也算很有威望。所以不要说曾家普通,只是比起名门望族算是普通,比起一般家庭来说,还是很有地位。但,曾国藩本身还是有很多自身的优点,比如敢于自省,勇于改变,这些需要我们学习,其他的也需要我们的父母学习。
我说,于老师,你说说看。
于老师说,我给你举几个例子,道光皇帝上任的时候,国库不到千万的银两储备,道光说:要节俭。有次见曾国藩,发现这家伙身上都是补丁。道光皇帝并不满足这种表面的现象,你这不是太过做作了吗?老曾也很真诚说,皇帝你看,我这一个月就这么多的薪水,我吃饭送礼、养家糊口基本上就这么多了,再资助一下湖南来京考试的学子们,剩余的钱就不多,再说,我也想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现在好书是真贵啊。我想着,这衣服终究是外表,只要干净就行。
道光一听,这孩子很真实嘛,印象不错。
所以,你看,真实才是我们最好结交人际关系的路,假的终究有被识破的一天。有时候我们的真实会让有些人不舒服,一旦他们认定这就是真实的我,那么之后的对接就变得简单。如果,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猜疑彼此还有多大空间的时候,后面的事情往往就变得复杂起来。
我说,是,人家是真的节俭,不参假,所以,不怕问。
于老师说,再跟你说个例子:35岁那年,曾国藩已经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那一年有一道圣旨让老曾去四川省当乡试的主考官去。一般乡试的主考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同时,副考却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一来这是大清的第一次低级别的主考,二来,副职比正职的官级还高。
这可是个好事,当京官可是穷啊,只有出来了才能挣钱。你看,主考先是给2000两的差旅费,再说,作为一个省的主考,那送礼的自然是多的,咱就不说买功名的,学习好的也送礼啊。虽然考取上是自己的本事,但是跟主考关系好,未来在朝廷那边不也能多给美言几句,再说,这也是一个很难得机会可以与天子近臣有点联系。
老曾,去那办了两件事。
一是:亲自视察考棚,看到有安全隐患的立马进行维修;
二是:天热,老曾自己花钱弄了点冰水,防止大家中暑。
那次共选举出:举人62名。你看,这不是黄恩浩荡,人才辈出嘛。道光说,办的不错,升一级。之后就开启了升迁的生涯。37岁,就到了从二品的大员。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
我说,那曾国藩是真厉害,升的是真快。
于老师,其实你应该品一下,是为什么?干工作首先我们要考虑什么是预期?如果不清楚预期的标准,那么超预期就无从谈起。老曾告诉我们:干工作的标准是超出预期才能有未来。
很多人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一定有个心里的预期。心理预期来自于:对于这件事的认知和对于这个人的认知。事,之前有人做过,结果是什么很清楚。人,跟之前不一样,那你的标准是什么?当你结果比他想的要好的时候就是超预期。
其次,要清楚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干着干着目标就没有了。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再谈如何实现施工队的价格谈判,最后我们发现价格是下降了,但是质量呢?交付呢?工期呢?优质的合作伙伴呢?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跟我们相匹配的合作伙伴,既然是伙伴,就不是尽量的去压榨别人,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帮助他们如何实现更高的利润,合作的目的是共赢。想自己赢,你放心,你肯定赢不了。
我说,是不是也不应该有所回报的去做事。你看你刚刚说的,那些冰水桶是老曾自己掏钱买的,没地方报销。当然,老曾也没有想到因为这件事情自己能够再升一级。如果,想到了,那谁会在乎?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不知道结果的时候,愿不愿意付出。
这两年尤其能够体会这一点:不先付出,最后什么都不可能有!
于老师说,先送进去,才有后面的。很多人说:哥,这事你帮我弄成了,我给你两万。有些人却说:哥,这两万你先拿着,办事的时候总需要打点,您多费心。你说,这事,你愿意帮谁,同时,针对后者,事没有办成,钱你会拿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