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访这个词,阔别多年了。依稀记得自己当年接受家访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情了,十几年前的事情,真的有点遥远哈哈。
19日、20日晚,学校组织家访,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去家访,感觉好奇妙。这就是生命的惊喜吧。不管是搁十几年前被家访的自己,还是一年前还没加入教师队伍的自己来说,并不曾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感恩有这么一次特别的体验哈哈。
入教师队伍一个多学期以来,好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喊:"上课,起立",第一次听到一群学生齐声喊:"老师好!",第一次开课,第一次带领同学们参加运动会,第一次跟学生们一起去秋游,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家访,第一次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焦虑到失眠爆痘……
当了老师,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证明自己这些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虽然辛苦,且薪水不高,但是我还能自得其乐,人还真是意义性的动物哈哈,就是容易被这些意义化的东西打动,然后还热此不疲。
在没当老师之前,我跟大多数的吃瓜伙伴一样,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简直不要太好!工作轻松,氛围单纯,职业高尚,重点是除了双休还有寒!暑!假!完爆所有职业!!!
嗯,这些,好像也都的确无力反驳/捂脸。但是,但是,老师的寒暑假真的是应得的(//∇//),因为老师真的是属于一开学就沉寂于朋友圈(所有圈)的人,就跟被封印了一样,只有等到寒暑假的到来,老师们才纷纷苏醒/捂脸(*/∇\*)
言归正传,为什么需要家访呢?家访是实地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然后通过家校的沟通,期盼孩子下一阶段在老师父母的配合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期获得更好的成长进步。
于是呢,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几个老师走街串巷去到不同学生的家里,跟孩子的父母亲们了解情况,这不,天公作美,又大又圆的月亮高挂星空,工作进展得顺利,途中也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有趣的事情,真是难忘。
当然,家访的重点是听到了很多父母朋友的心声,以及了解到了不同性格类型孩子们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家校双方互相的沟通过程,所有的交流、建议都将有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
虽然有不少家长挂嘴边的话通常是:
“老师,我们在家也管不住他了,麻烦您在校多教育教育他吧。”/捂脸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家校配合哇,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收效甚微,怎么能够转化他呢?作为老师,偶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过呢,不管怎样,写在文末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始终保有今天这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初心和深感育人事关重大的敬畏之心。
不管正在阅读这篇文字的你,从事的是哪行哪业,谢谢你有耐心看我叨叨哈哈,祝工作顺心,如有不如意,咱从沟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