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世·间想法杂文随笔精选录
迦百农:无法想象的苦难,无法掩盖的光芒。

迦百农:无法想象的苦难,无法掩盖的光芒。

作者: 人间南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07:50 被阅读120次

走进电影院观看《何以为家》之前,做好了苦闷压抑的准备,可当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时,并没有哭得稀里哗啦,也没有沉重到无法呼吸。旁边一位跟着女儿来观影的老人仍睡得沉,Dr.T小声说:要是带爸妈来,估计他们会说以前孩子多的家里都这样。

战争、动乱带给人类的苦难,我们这一代大多是通过书籍和纪录片建立认知的,“难民”这个词虽在新闻里时常看到,但仍是离自己生活很远的一种人生。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直击人心,正是在于把另一方的世界如此近距离如此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习惯了和平与安稳的我们,不由心惊肉跳,暗自庆幸。

饰演电影主人公赞恩(zain)的小男孩也叫赞恩,他出生于叙利亚,以难民身份与家人一起来到黎巴嫩生活,拍摄电影时,他还不认字。因为有着与电影主角类似的经历,男孩的眼神、表情、动作,都非常真实自然,会使人跟着他叹息、无奈、绝望、沉默,当电影最后出现那句“影片大部分内容来自他的生活”时,所有人的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影院里响起一片唏嘘声。

生活的苦难,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黎巴嫩如今承担了50万难民,街头随处能看到许多小孩从事着各种工作:搬运重物,送快递、卖口香糖。某个凌晨,导演娜丁回家路上看到令她难忘的一幕:一位母亲坐在路边乞讨,怀里抱着半睡半醒的孩子,孩子没有哭闹,似乎只想睡觉。这一幕一直停留在她脑中,最终形成一幅画面:一个孩子对着父母哭喊,控诉他们为什么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娜丁用三年时间走访调查贫民窟、监狱、拘留所、法庭,与贫民窟的儿童、父母交谈,见到的家庭越多,触动越大。每个和她聊天的孩子都说“我不想活着,我更愿意去死。我希望我从没有出生过,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到世上”。这些话深深震撼了娜丁,也让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将底层边缘人民的生活呈现出来,让人们正视这个问题——

“如果继续保持沉默,就有可能成为促成他们现在境况的帮凶一样。”

“我希望用我的职业作为武器,在城市阴暗的角落里投下一束聚光灯,渗透到那些贫困且法逃脱的命运的人的日常生活中,希望能够真切的帮助到这些孩子的生活,通过电影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了解创作背景后,这才明白电影原名《Capharnaüm》(迦百农)的含义,《何以为家》这个译名确实略显单薄了些。迦百农,是圣经里的地名,位于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耶稣从拿撒勒被逐后迁居此地,视此处如自己的家,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发生。但后来耶稣见城内居民不知悔罪,予以了严厉的诅咒“迦百农啊,将来必坠落阴间”。这个地方现已成为一片废墟。之后法国文学开始用“迦百农”代表混乱无序。娜丁在开始创作剧本前,就决定用这个名字作为片名——“我们生活在混乱之中,某种程度上赞恩就像救世主,他也诅咒这个地方,诅咒这个世界,他说我不想出生在这个世界,他也不应该出生在这样的世界。”

影片里充斥着混乱无序的画面,如地狱一般充满失望和无奈:

压满轮胎的屋顶;

破旧拥挤的贫民窟;

杂乱肮脏的街区;

聚集在一起打架抽烟的男孩子们;

脚上拴着铁锁链无人看管的婴儿;

手脚交叠着睡觉的一窝孩子……

瘦小的赞恩,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父母也不记得他的年龄,他熟练地混迹于街头,带着弟弟妹妹在路边卖甜菜水,其余时间还要搬运、安装煤气罐,他的言行举止像极了工作十年的成人。而他的父亲,在电影出现的镜头里,几乎都是在家中窝着,无所事事。

国家、社会、家庭都是混乱无序的。赞恩的家中,父母不是父母,而是一味造人的机器,孩子不是孩子,而是长大后为父母赚钱的工具。赞恩那句“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是导演借由孩子之口向世人发出的呼吁,这个“无力”不仅仅是贫穷,更多是爱与责任的缺失,愚昧与麻木的侵蚀。赞恩的父母在法庭是流泪呐喊着生活不易,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认为自己不应被指责。然而没人会被他们的眼泪感动,而是摇头叹气道“有些人没得救”。

赞恩这个角色,无疑是电影打动人心的最大要素,他仿佛是地狱之城中的小小天使,生活让他像小刺猬一样尖锐,对外时刻保持着警惕,对内却依然柔软纯净。他对妹妹的爱与牵挂远超于父母,他对非亲非故的黑人小孩像亲弟弟一样疼爱,他控诉父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还没出生的弟弟或妹妹,他在失控的社会里依旧有着自我判断与认知,一次又一次苦难磨砺中,他的勇敢与善良没有泯灭反而愈发耀眼。赞恩的形象似乎有点理想化,但也正是电影要传递的一种精神——无论是来自社会还是来自家庭的苦难,用自己的力量总是可以找到出路。

很多人看后会联想到《无人知晓》《小偷家族》,也会联想反映“原生家庭”之痛的热播剧《都挺好》。它们确实有一些共通点:底层人民的挣扎、不负责任的父母、受苦的孩子……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类比,让《何以为家》对战乱的控诉被弱化了,导演想探究问题根源,但最敏感的部分在电影中表现得都较为隐晦,以至于话题集中在“家庭”“父母”这些问题上。虽然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反省,但能否帮助到陷于苦难中的孩子们,心里还是打了一个问号。

不过,瑕不掩瑜,仍要为这部电影鼓掌,为花了五年时间打造这部写实作品的导演鼓掌,为这部电影投向阴暗角落的光芒而鼓掌。

愿世界和平安定,愿人类善良勇敢,愿每个孩子能被温柔以待。

南木近期原创

多年后,我才看懂牡丹

一生只做一件事,会是怎样?

南木随笔:蒸槐花

做父母,比做人难

郑秀文选择原谅,这就是生活,没有童话只有故事。

沦为“花奴”,真香!

古村深澳古风醇

相关文章

  • 迦百农:无法想象的苦难,无法掩盖的光芒。

    走进电影院观看《何以为家》之前,做好了苦闷压抑的准备,可当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时,并没有哭得稀里哗啦,也没有沉重到无法...

  • 关于电影《迦百农》的一点想法

    《迦百农》影评 苦难有多重层次,你所处的那一层,本无足轻重。 迦百农 :原为圣经中的一个地名,阿拉伯语意为“混乱”...

  •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的直译名是“迦百农”,迦百农本是《圣经》里的地名,但是,“迦百农”(Capernaum)又有“乱和无规...

  • 2018-06-08

    永远跟党走 共筑农信梦 七月 火红的太阳 无法隐藏耀眼的光芒 正如,农信人无法隐藏对党的信仰 是党的旗帜指引 让我...

  • 迦百农

    照片是《迦百农》主角在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也是两个小时电影第一次笑。 本片导演是一位女性,她毫不避讳点明她那在很多人...

  • 迦百农

    2019年5月1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天皇即位,改年号“令和”。令和第一天,一代AV女神苍井空诞下一对双胞...

  • 起诉父母,也许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

    “你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电影《迦百农》 1 欢迎关注公众号:今日晨读 电影《迦百农》讲...

  • 《何以为家》:有多少人生存线上挣扎

    《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片名“迦百农”的意思是“物品杂乱无章地堆积”。该片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

  • 同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何以为家》

    “迦百农阿,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推下阴间。” 这是《圣经》中耶稣的一句预言。 不曾想,如今的迦百农却真如预言所说...

  • 无法掩饰的光芒

    写下这一段文字时,我的心很痛。 无意间和你相识于网络,其实很早就看到你了,但是不敢接近你,我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迦百农:无法想象的苦难,无法掩盖的光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el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