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昆明不能不谈云师大,它是我这趟云南之行的主要目的。在昆明主要走了三个地方,就是云师大、商业街和火车站。其中又以云师大为重点活动范围。所以,这篇关于昆明的印象,还是由云师大为纲的好。
在去云南之前,我查过一些云南师范大学的信息,从网上的反馈看来,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院校,很美很憧憬。不过切身体验之后,我有一种网络“见光死”的感觉,看来网上的信息实在不足信。
最初对于昆明的向往还是很强烈的,我深深痴迷于“五色米”和“烤香猪”的诱惑中,对于那些盛传的四季如春的幻想,迫使我分外期待这一场意外的邂逅。不过,当飞机落入地面的那一刻,我听到自己心里,美好破灭的哔剥声。机场的破旧,有些让我无所适从,而在机场卫生间里随处可见的小强,更是使我的失望指数狂升。然而在机场外等出租时,这种失望终于达到巅峰。我们的行李很多,笨拙的搬上出租时,那个司机就在一边安然的看着,毫无相帮之意,而机场的负责人则是脾气暴躁的大吼“你们能不能快点?后面的人都等着呢。”我很想知道,如果他把说这句话的时间,用来帮我们搬下东西,我们会不会快些。我终于见识到省会城市,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了,但他绝对不是例外,当我在昆明待的越久,这种体会就越深。在那一刻,我无比怀念北京的机场。
接着的出租车司机,更是超出了我二十几年人生阅历的想象。这个出租车司机至始至终只和我们说了三句话,“去哪?”、“云师大杨林校区”(这句是重复地址)、“32”。除了这三句话外,这个司机一声都没有出,任凭我们热情的询问他任何关于昆明的事情,他永远是沉默。让我不禁又怀念起北京和沈阳的出租车司机。昆明服务行业人员沉默的态度,你待得越久越能体会。他们的公交车司机对于乘客的任何询问,都可以平静的保持沉默,就像完全没有听到一样。我曾经一度怀疑昆明的公交车司机都是聋哑人。后来打听了一下,他们说,不是。在大理时,我们的导游曾说过,云南地区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差,这一点还需要游客见谅。不过比较起来,昆明的服务人员是最差的。
还是接着说我们的目的地。我对云师大第一眼的印象,并不是宽阔的校门,或是巍峨气派的教学楼。当然,这些直到我离开云师大也没看见。云师大通向外界的入口,是一个斜坡。很长,至少我一眼是没看见尽头。坡度有多少呢?说90°有些夸张,不过至少有85°了。几乎是垂直于地面。我们正在感叹如何将笨重的行李拉上这高高的长坡时,只见司机一踩油门,瞬间两旁的树木变成了横着的方向。那种感觉有些像飞机起飞时,窗外的景象;又有些坐海盗船时的心理变化。总之,不是亲身经历,真是语言难以形容。后来才发现,在这个陡坡经过的各种车辆,都如在平地滑行一般随意,甚至是迅速。这一点,也是我最佩服昆明司机的方面。
在看见云师大教学楼的第一眼,我就对它悠久的历史毫不怀疑。那斑驳的楼体对每一个仰视它的学子,充分展现了它厚重的记忆。后面的学生公寓,亦是朴素的简约,当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哈利波特》在中国取景,这里倒是不用改装了。当然,对于外表片面的评价,不足以代表整个校园的风貌,我们本着负责的态度,上了楼梯。这时,你就会明白,还是外表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报道时,自然是找老师,可是新生难免有些迷糊,这就要找人打听一下。看见那边来了一个学生会干事模样的人,我们立刻迎上去询问,却见对方气势汹汹的质问“你们干什么的?有什么事?”,我们解释再三,他依然是凶巴巴的样子,“去楼下看看,别在楼上乱闯。”看着他的样子,心里明白,再多的询问也,没意义,转身便下了楼。
负责接待的老师很热情,说的普通话我们也能够听得懂。他大致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我好奇的问他,楼前长长的队伍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学生在交学费。“为什么不刷卡呢?”在学校只能刷农行的卡,而在我们即将要去的新校区,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取款机。如果我们要将招行里的钱取出来,需要坐十余站的公交车去找个招行。苍天啊!这是什么地方。
对于即将要去的新校区,是一个在昆明市郊的地方,从这里做校车需要约50分钟,每次10元钱(单程)。听宿舍老师说,那边不通公交车,是新建的房屋,地方很辽阔,老师管的严,“就像托儿所”一样。试过念念托儿所化的大学吗?有兴趣可以试试。不过我们还是踏上了去新校区的班车。
经过高高低低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此次云南之行的目的地。很新的房子,成群的新生在军训,宿舍楼前是未来的及处理的黄土。听导员的介绍,这里的管理较严,娱乐活动不多。因为只有一个食堂,于是我好奇的问她周围有没有饭店。“有啊,出了大门右转,就十多分钟——”这里她顿了一下,接着吐出两个字“车程”。看到了吧,吃顿饭,先得打个车。不过还有更令人吃惊的,我们在食堂的入门处,看见了一张大海报,上面画满了人像,能猜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吗?是——云南省重大刑事案犯的通缉令。就贴在学校食堂门口最醒目的位置。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又回到了市区。对于云师大,我始终未能窥得全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听他们的学生介绍,顺着后面的山路,再爬一个高坡,是教学楼和寝室,不过面对那蜿蜒的坡路,我还是没了挑战的勇气。
下面说说对昆明市内的印象吧。昆明市一个绿化度很高的城市,路边随意可见高低不同的绿色植物。不过昆明的气候有点暴躁,有太阳的日子,就是夏天,可达到24、5℃的气温,可惜我们去时,适逢阴雨天,室外温度只有12℃,我当时穿了两件棉服,还是冻的牙齿打颤。导游夸我们运气好,云南已经干旱了几个月,刚刚下雨就被我们遇上了。这对于防晒准备不充分的我而言,确是一个好消息。这里的人肤色都很黑,连婴儿车离的小宝宝,都是棕黑色的皮肤。昆明是一个西部城市,城市建设比较落后,虽然市中心的房子已经炒到一万好几一平,但城市的规划还是很乱,楼房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子,风沙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人行路上一层黄泥。我一直很奇怪,这里的树木这么多,为什么还是灰尘漫天呢?
和所有大城市的商业街一样,这里是各种品牌的汇集地。金碧辉煌的高楼,古色古香的巷子,只有在这里才会发现一丝省会的影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条小巷,这边是传统的特色铺子,对面是欧式风格的意大利餐厅,强烈的对比下,竟是安静的斜阳。这边天黑较晚,晚上7点多钟,天还是很亮的,使我这个一向对时间敏感的人,有了恍惚的错觉。这里的商业街卖的东西稀奇古怪,有大大的鸵鸟蛋,只准看不准摸的。
找了许久才找到那条著名的小吃街。云南的小吃很有特色,烤粑粑,烤豆腐,炸饵块,炒昆虫(这个没敢吃)还有就是著名的米线……我点的是一个木瓜水,和当地特色——大救驾。在这里,我要再次谴责一下昆明的生意人。他们的服务态度总是很凶的,我是先看到有人在吃,然后向他们打听,知道大救驾是一盘6元钱,然后去问商家,大救驾多少钱?他们说10元,我说人家吃的才6元,为什么我要就贵了。然后他们凶凶的说,爱要不要。我真的是已经出离了愤怒,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个城市的基本建设和人民素质。
还是说说昆明的食物吧,特色就是米线了,因为这边的大米很难吃,当地人就将米碾碎,绞成线,就是我们吃到的米线。饵块也是由米做的,摊成片状,炒熟了。大救驾就是炒饵块,有点类似我们这边的炒面。据说是当年进献个皇上的食物。昆明当地的面条很少,他们一般都是吃米线的。还有就是各种昆虫的烹饪,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确实没胆量尝试。这边的食物通常都很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离四川近的缘故,他们的食物中必放辣椒。木瓜水是一道甜品,凉凉的,甜甜的,有点像果冻。味道不错。
有一点要注意,在昆明如果问路,建议最好去问年轻人,特别是外地在滇上学的大学生,通常他们会细致的告诉你行路方案,一般都是正确的。而昆明当地的人,要么是不告诉你,径直离开;要么是说不知道;再有就是2个人提供8种方案,而且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包括当地的警察和协勤人员,他们对于昆明市内的路基本处于迷茫状态。
昆明的火车站和其他城市的火车站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是脏、乱、差。关于火车站的印象,是从大理坐夜车回昆明的时候,我发觉床单不干净,要求乘务员更换。那个乘务员就反复和我说,这是在大理刚刚换上的,都是干净的。可是上面分明有脏的痕迹。最后,他还是拿来了一条干净的床单,但是一边换,一边用眼睛瞪我。哼,我也照样回瞪他,虽然他是男人,但我还是用俯视的眼神悠然的看着他,谁让他在身高上不占优势。
其实,昆明人的收入还是蛮高的。一个普通的保安,每月1800还包吃住。据当地人说,红塔集团每年都给当地人分红。但是这个城市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是不高。我以前从未觉得读书重要,但在昆明,我觉得知识对于一个人的积淀还是相当重要的。这次在昆明,没时间去滇池和大观楼,却是遗憾。听说还有一个叫“九乡”的溶洞,是人间罕见之景,可惜没来得及去。说实话,对于这个城市,我实在没有再去第二次的欲望,不过那些传说中的胜景,还是很值得游历一番的。云南的风光很美,这与人文风貌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