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良相聚拾梦园
与知青故友的会面闲侃

与知青故友的会面闲侃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23:02 被阅读8次

    也许人老了以后,就喜欢回忆,就喜欢与老朋友、老故友聊天叙旧。

    五一节来北京看姑娘和外孙,和四十多年前曾经在我们村里的下乡的北京知青刘兄见了个面,一起共进午餐,共话旧情。

    原本想着中午吃饭时,见面、聊天足矣,没有想到这位老兄要求十点钟见面,聊聊天,叙叙旧,所以,就按照我的安排,我们在昌平区某个饭店,先是聊天,后是吃饭。

    刘兄对在农村待的六年半时间印象深刻,每个细节都记忆地很清楚。

    当年,还不到十六岁的刘兄,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被分配到我们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刘兄与我们家的关系比较密切,是因为,有一段时间,知青点因为人少,没有设立灶房,就被分配在我们家里吃饭和住宿,大概是三个月时间左右。另外,是我的老父亲曾经在知青灶房,给知青们做饭。

    在2001年的时候,知青们在离开农村二十多年后,第一次返回第二故乡看看农村的变化。那时,我父亲还在世,他们去了之后,刘兄就在我们家里又住宿了一个晚上,和老父亲聊天、回忆过去,并给父亲带了两盒北京月饼。在此后,我因公事来北京出差,受老父亲的嘱托,专程到刘兄在北京的家里看望他。由此,两家的关系更为紧密。

    在知青到村里劳动的时候,因为年龄原因,我当时才十岁左右,在上学,只有他们在农村的记忆,却没有和他们有密切的生活交往。

    知青当时返回城市的途径,主要是当兵、上学(推荐上大学)和进城工作。刘兄由于诚实、内向,是比较晚离开农村的。离开的原因,却是很有面子的,那就是推荐上大学,上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他被推荐上大学前,在村里主动承担淘大粪的工作,就是把每家每户的粪便,用粪桶装上,用担挑到生产队的地里好,浇庄稼或菜苗,我们当地叫做“担稀茅”,一干就是一年,受到了村里人及村干部和公社干部的表扬,他还为村里换黑板报、搞宣传等,最后,被推荐上了大学,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返回北京上学,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而后到工会等部门工作,一直干到年龄退休,和一般工作人员一样,没有什么特殊。要说特殊,还是年轻时期的插队经历,影响最大,印象最深,这是刘兄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看来,一个人年轻时期的经历,对其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明显的影响,也许,这就是目前一些文人大咖们所主张的,以锻炼年轻人的一种好方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知青故友的会面闲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lt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