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孟子和告子,出示《孟子》目录及篇目,出示孟子和告子的讨论原稿,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一生读原文,一生读翻译的文字。
2.孟子和告子讨论的是哲学问题,什么是哲学问题?这是思维,引出学习的内容。
评:导入是很新颖的,透过孟子和告子辩论的原文引出这个单元的思维主题。
3.生读原文,齐读,读得字正腔圆,文从字顺,富有节奏之美。
按照老师划定的节奏线读,一生读,齐读。
隐去标点符号读,一生读,再齐读。
学生读得竖排读。
4.这个故事在讲什么?你学过哪些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分享方法。
5.出示图片,学生猜测这两个学生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
一边听老师的教诲,一边思考就是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的典故来自于《学弈》,我们看到她的状态、插图就可以想到他的学习过程。
再来看看他的同学,一人,读课文中描写的状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他们的学习结果是怎样的?关注“之”的不同意思,了解第一个“之”可以看注释,第二个“之”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这篇课文只是想要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吗?还要讲道理,讲清楚道理了吗?
总结道理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心不在焉——一事无成。
6.《学弈》就是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怎么讲清楚的?通过一个正面和反面的道理进行对比,告诫他人。
7.回顾《孟子·告子上》原文,到底在讨论什么?一学生读原文,一学生读翻译的文字。孟子在说什么?
孟子这个时候是在自省,也叫自我反思。孟子如何自我反思?根据板书总结。
8.拿出学习任务单,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链接口语交际:辩论。
先说自己的观点,正反举例,总结观点。
9.一个故事从千年之前而来,让我们懂得了?
一个故事,是经典,也是此刻。读创作的诗歌。
这节课因为声音的原因,听得有点磕磕绊绊的,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感觉来思考郭老师讲授的过程。
这节课,郭老师以一朵花、一片落叶和一个故事引出,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多样性,再根据文章选自《孟子 告子上》的注释引出孟子和告子的图片以及《孟子》一书的目录,再出示原文。郭老师的导入方式是很新颖的,郭老师关注到了注释,体悟了学生的盲点,并能带领学生在感受全文的基础上,体会孟子和告子争论的问题。
接着,运用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读。自由读、齐读、有节奏地读、删掉标点读、竖着读,透这种形式丰富地读,学生读得很熟练了。
而后再聚焦插图,了解这篇文言文讲的主要意思。这个过程,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表情以及二人学习的结果,从而引申出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思维的变化过程。
再次出示《孟子·告子上》原文,引导学生思考孟子和告子到底在讨论什么?感受到哲学中的自我反思,最后拿出学习任务单,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
整节课上,郭老师的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两次出示《孟子•告子上》的原文,透过原文引领学生感受孟子和告子思辨的过程,感受孟子思维的方式,从而直止单元语文要素。但我也感觉这节课上,老师说得有点多,一朵花和一片落叶这个点,我搞得不是特别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