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一课的人文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张老师这节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氛围是轻松而愉悦的,看似与学生在闲谈,其实把课文读透了,还教给了学习的方法。
张老师先出示了王安石的《元日》,引导学生读出诗中藏着的诗人、习俗和情感;接着又出示了张老师自创的打油诗,这首打油诗里隐藏着《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习俗,为后文学习课文做了铺垫。用张老师的话来说,这是这节课的第一个部分——营造情绪。
第二个环节就是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张老师出示本课的词语,引导学生读词语,再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梳理,这是在铺垫情绪。
第三个环节是读说训练。张老师告诉学生,学习这一课最主要的就是“读”和“说”两个方法。张老师先以第一自然段为示范,自己读了一遍,再围绕“全”和“熬”这两个字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再融入文本,展开合理想象,思维能力获得了提升。
第四个环节是品味特色语言。老舍是北京人,这篇课文有浓郁的北京特色语言,尤其是儿化音儿。张老师巧妙地读,又将儿化儿“小而可爱”的特点融入期间,无形中造成了课后习题的讲解。同时再链接课后《除夕》片段,引导学生将其与《北京的春节》进行对比阅读,这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最后一个环节是读写结合,请学生仿写一段关于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含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话。要求像老舍的文字一样,有人、有情、有语言特色。
透过这样的梳理,我才发现,张老师的设计真的特别巧妙,围绕着语用,一步一步地抽丝剥茧,将《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写作密码巧妙融入期间。这个单元的习作就是写家乡的习俗,有了仿写的过程,也就为习作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真的是特别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