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的观赏日记,不想弄丢,故在这里也保存一份,首发在个人公众号了)
这是我第一次去大型的博物馆。早晨九点半我已经顺利进入了博物馆。
在进去之前我远远的看见这个建筑,那时还没有想到它是博物馆,毕竟从外观上感觉实在小,名字也不甚显眼,我直到走近了才发觉。
博物馆里面非常的明亮,虽然只开馆了半个小时,里面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真好,我小时候可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首先去的是四楼的地质文化展厅,那里介绍了很多的地貌,很多的矿石,金属,有的矿石生得极美,我印象最深的是蓝铜矿,蓝得发紫,在灯光下恰似闪钻。有的矿石真的分不清差别,反正作为文科生的我对牌子上的化学式是真的念不出来。
展厅的墙上有些画也非常有意思,简单趣味的同时还展现了物质的特点,周围的小朋友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最喜欢的是宝石的展厅,它们闪亮,晶莹,美丽。相比起玉石的圆润我更喜欢晶石的剔透,透过它,你看到的是自己。
这里陈列的物品我难以用言语来描述,但你一定会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说一块原石不足以让世人了解她的美丽,那巧匠的手则将它的魅力放大,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精品。巧匠对雕刻人物动物形态的描摹,对边角的处理,对姿态的设计……我无法想象历史长河对岸的先辈们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多少的经力,用尽了多少的心思。
在那个没有机器模具,没有3D打印机的时代里,他们的作品跨越千百年的风尘,缓缓来到我们的面前。
我很快走到了中药植物的展区。我是差点选择了中医药专业的,我一直都认为中药是很神奇的领域,它们广博,温和而有力。它们的纹理流淌着力量,无论是常见还是不常见的植物,都有其有力的部分。
顺着楼梯向下,是远古化石的展厅,这个我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心里油然而生的一种敬畏,对宇宙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真的经历过沧海桑田变幻的,我们面前冰冷沉默的化石是真的存在过的。
星移物转,宇宙运行,春秋代序,太阳无量数,太空无限大,我们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虫井蛙。地球是行驶在宇宙中的泰坦尼克号,不知道何时会撞冰,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的存在的痕迹会不会磨灭,又或者会不会有别的生物崛起,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变成他们展馆中沉默的化石,我们不会知道。
但无疑我们是地球的过客,我们存在过,有自己辉煌的文明,不枉生而为人。
接下来我去的是历史文化陈列。我是客家人,看到博物馆有陈列客家文化的物品,心理有淡淡的亲切和自豪。这个展厅陈列的服饰之精细,礼俗之繁复,家具之巧妙真是让人暗暗惊奇,再次为这些手作者,工匠人致敬。
我走到了烽火连篇的近现代展厅,历史上已经学过很多这样的内容,而现在冷冰冰的展品尽力向我展示它们当年的模样。作为曾经的见证者,这些书信这些洋器物都保留了下来。
我不是激进的愤青,看完我只感叹时代,也为烈士哀鸣,感谢他们给我们一个今天,一个站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缅怀他们的今天。我很浅薄并不喜欢这沉重的过去。
接下来我看的是潮州的木雕展厅,陶瓷展厅和宗教展厅。我们学校有非常多的潮州人,对他们团结的精神他们的功夫茶都有所耳闻,一进展厅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当真是大开眼界,所雕物之姿态,神态栩栩如生,明明用的是金色的染料我竟然一点都不觉得艳俗。
陶瓷展品当然也是美的动人,宗教也非常神秘,但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让我有点审美疲倦了。直到我看到了中非面具展,精神为之一震,可能是吓得吧。虽然我依然分不清每个部落之间面具的不同特点,可能是我观察的不够仔细,面具的形态各异,眼睛的洞有大有小,面具上有些花纹大且艳丽,有的甚至镶进了一些小木屑,或面具周围一堆堆的羽毛,或做成动物的脸。总之奇诡非常。
路过一名讲解员,干脆跟着她走,听到她说“毕加索的画可能来源于非洲面具的灵感。”的时候,一惊,这相似的诡异风格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知不觉就游览到了下午,午餐都被我完全忘记了,可我却还意犹未尽,已经决定下次有其他的展品再来了,只要有收获就应该心怀感激。以上就是土鳖大学生的博物馆一日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