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4 | 小静鱼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初级绘本讲师的课堂上。
最后一天的实践分享,有一个来自长沙的妈妈,在讲台上拿着这本书跟大家分享。还没讲到一半,她的声音就开始哽咽,还没翻到最后一页,她的眼泪就扑簌簌地往下掉。
因为时间的原因,她最终都没有把这个故事讲完,所以我一直很好奇:让她留下眼泪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上个月,带小布去绘本馆,偶尔看到了这本书,办理借阅的时候,我就一并把它带回了家。
最终,这本封面平淡的绘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小布——
《小喜鹊与岩石山》
文:刘清彦/图:蔡兆伦/河北教育出版社/启发文化出品这本书的封面有些灰暗,在一堆色彩明亮,造型丰富的绘本中,确实很难吸引孩子的眼光。
小布每次去绘本馆借阅,都可以借10本书,如果不是他给我预留了“选择”的名额,这本书他是决计不会带回家的。
我好几次拿起书想给他念,他都直接拒绝。
一直到某个晚上睡前阅读,我们商量各自选一本书,我又把它拿出来,他“没办法”才接受了我的推荐。
一本书念完,他没有说话,更没有表态。
第二天晚上,他才跟我说:“妈妈,我要再念一次那本小喜鹊和石头山。”
我笑了:“恩,小喜鹊和岩石山。”
这本书,曾经获得过第四届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佳作奖。
绘本中的两个主角形象差异非常大:一个是来去自由、灵动欢快的小喜鹊,另一个是沉闷安稳、孤独屹立的岩石山。
故事的开头,经历长途飞行的小喜鹊,好不容易找到了栖息的地方,偶然遇见孤独多年的岩石山。
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生命”,因为偶然,也因为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成为了朋友。
可是对于喜鹊来说,“在路上”才是他的生命,所以它很快就离开了。
身形巨大,生命绵长的岩石山,却无法挪开原地一步,只能默默地等待小喜鹊——人生唯一的朋友,回来看它。
小喜鹊离开之后,岩石山等了很久很久。
在岩石山的世界里,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和日晒雨淋的每一天,而小喜鹊就是它唯一的期待。
在它等待的日子里,插画中除了灰色的山石,就是瓢泼的风雨,显得特别凄凉。
七天七夜的大雨过后,小喜鹊回来了。
这一次,它带来了一颗绿色的种子。
小喜鹊在岩石山的身上,种下了一颗种子。还告诉它,自己刚举办完婚礼——这位年轻的朋友,在离开的这段日子里,已经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
之后,小喜鹊还陆陆续续地带来了许多的朋友,他们一起衔来各种各样的种子,让岩石山有了新的期盼和活力。
对于岩石山来说,岁月是漫长的——虽然它没有小喜鹊的自由和灵动,可是它有亘古绵延的生命。
而小喜鹊呢,在岩石山的岁月长河里,它的生命却是渺小而短暂的。
终于有一天,小喜鹊再也没有来了。
这个时候的岩石山,已经不再是“岩石山”,有越来越多的鸟儿,以及其他的小动物,愿意停驻在它的身上,与它一起生活。
但它永远也忘不了,那第一个说要做它朋友的小喜鹊,那把第一颗种子埋在他身上的小喜鹊。
在上面的这个画面中,树枝和绿叶环绕,露出了一片蔚蓝的天空,而天空的形状是爱心的模样。
这是岩石山最终收获的幸福,而起点就是那只再也不会来的小喜鹊。
在故事的最后,揭秘了小喜鹊没有再来的原因——而来传达这个消息的,是小喜鹊的孩子、孙子、曾孙子……
故事念到这里,我的声音有些哽咽。
转头看小布,他正目光灼灼地盯着画面,小嘴巴抿得紧紧的。
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我相信,那颗绿色的种子,已经种在他心里了。
后来,在查阅这本书的资料时,我看到了作者创作这本绘本的背景故事:
《小喜鹊和岩石山》的作者,是来自台湾的绘本作家刘清彦。
1994年,24岁的他被确诊得了食道癌。手术之后,他有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完全无法正常进食。
这本绘本中的岩石山,就是那个时候的他——没有人能理解,生命里只有满满的孤单,愁苦,甚至绝望。
还好,他也遇见了自己的“小喜鹊”,就是他的母亲,还有他所在教会里的一些长辈,他们把绿色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
有了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他的生命才有了绿色,有了活力;也才有了这本让人感动的绘本《小喜鹊和岩石山》。
每一个生命,在岁月的长河里,都是渺小的。
但往往正是这渺小,创造了许多真正的伟大和隽永。
就好像《花婆婆》中,那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小愿望——人类的一个善念,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影响并牵扯出无尽的美好。
谢谢生命中,那些带我来到今天的喜鹊,我也希望自己,希望孩子,都可以去做这样的喜鹊。
——用一颗种子,拯救一个岩石山。
本文首发:公众号【小静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