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博爱县沁园春大酒店218大厅宾朋满座,蓬荜生辉。《河南商报》、《河南经济信息》、《焦作日报》、《今日博爱》、博爱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焦作市酒店餐饮业协会全体领导、博爱县政府、县政协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聚集一堂,“兰州牛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县饮食文化座谈会” 在这里隆重召开。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兰州市大名鼎鼎的电子专家、市科协退休工程师、甘肃省劳动模范。他一生有很多专利、发明,曾任甘肃省电子乐器学会会长、兰州电子学会秘书长、兰州大学专利事务所工程师、兰州市科协驻深圳办事处法人代表等职务,曾主持研制了“太阳能微电脑时间控制器”、“中国第一代多功能电子琴”、“太阳能微电脑自动灌溉系统”、“日光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等国家级高科技项目。为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研发了太阳能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为青藏铁路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了科学试验平台,多项技术在电子与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得到应用。
然而,这次会议却与这位贵宾的科学家身份无关,与他丰硕的科技成果无关。
但会议内容又的确与他有关,关系到他的另一个身份——兰州牛肉面(兰州人始终坚持叫牛肉面)创始人陈维精的后代、牛肉面厨艺与文化的传承人。他就是祖籍博爱县苏寨村、家居兰州的退休工程师陈九如先生。
座谈会的起因,要从2014年年初说起。
一、闲聊中“冒泡”的话题
2014年3月,春寒料峭,一位来自郑州的女记者在武陟县下车,慕名采访名扬全国的武陟油茶。她叫马红丽,是《河南商报》的首席记者,此行是为了填补由她主持开辟的《河南商报》“味道河南”栏目“焦作篇”的美食空白。她当时认为,焦作美食应该从武陟油茶开始,因为毕竟民间传说武陟油茶是当年被雍正皇帝点过“赞”、登过“人民大会堂”食谱的“人间极品”。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碰了钉子,费了很大周折没有如愿,于是她带着遗憾,被老同行焦作晚报副主任陈东明引荐到博爱县,陈东明很有信心承诺:保证让你品尝焦作地区极有名气的“清化水席”。清化水席?马红丽半信半疑,因为她从来没有听说过。沁园春大酒店负责人王军、曹静接受了马红丽的采访,向二位记者详细介绍了清化水席的历史和文化。此时的沁园春根据国家政策与形势变化,已经完成了餐饮业服务模式的战略调整,把经营目标从集体消费转向大众消费。清化水席作为博爱县民间流行的经典传统美食组合,被沁园春做到了极致,融博爱县东西南北水席之风味,集清化镇高中低端厨艺之大成,县城的小车牛肉与烩杂拌、坞庄的炒鸡茸、许良的溜肝汤,著名的红烧黄河大鲤鱼,全都融入沁园春水席的“三八席”套餐系列,马记者第一次被清化水席深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营养、难忘的美味、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震撼了。
她不愧是大腕,第一次亲身感受就调动了她的新闻灵感,当天便写出了《博爱三八席,吃过没》,在《河南商报》4月11日发了专版。
时隔半月,马记者再次来到沁园春采访两天,想把清化水席的来源探个究竟。之后在2014年4月18日的商报上又发表了《穷财富汤的博爱三八席》、《扒一扒三八席的前世今生》两版文章。
然而马记者最大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她在采访沁园春王军等人过程中感慨地说:过去只知道洛阳有水席,不知道博爱还有这么好好吃的水席。王军笑着解释:这有什么稀奇?博爱原先是怀庆府清化镇,是明清晋商与怀商的融合之地,商帮文化促成了美食文化,所以博爱还有小车牛肉、牛肉丸子、浆面条、炒凉粉等很多美食。别说水席,就连全国闻名的兰州牛肉面,也是从博爱起源的。县城西边的许良镇有流传了几百年的许良扯面,向南发展成“烩面”,向西发展成“拉面”,都以牛肉汤为主味,使用的都是“拉扯法”制面工艺。
“有什么依据吗?”马红丽再一次表示怀疑!
当王军把一系列证据摆到记者面前时,马红丽的职业敏感顿时扩张,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河南餐饮文化题材,也是提升商报影响力的重要商机。
未完待续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