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作者: 本钢_柏麟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9:5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具有上乘之德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德,所以他才具有真正的德;具有下乘之德的人总是自以为没有失去德,正因为如此他其实并没有德。具有上乘之德的人顺其自然,并不刻意表现自己的德;具有下乘之德的人则总想有所作为,并刻意表现自己的德。上乘之仁有所作为,但并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仁;上乘之义有所作为,同时有意表现自己的义;上乘之礼有所作为,但它得不到回应时,便会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来强迫别人服从。所以丧失了“道”之后,才会有“德”;丧失了“德”之后,才会有“仁”;丧失了“仁”之后,才会有“义”;丧失了“义”之后,才会有“礼”。而“礼”的出现,正是愚昧的开始。大丈夫应立足于敦厚而避免浅薄,追求朴素,摒弃虚华。要摒弃虚华而浅薄的礼,追求朴素而敦厚的“道”和“德”。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文艺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表面上不符合世俗道德的人物,但我们却觉得他们并不坏。我们有时会遇到一种憨厚朴实的人,他们看上去有些不大“知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却能够出人意料地做出清晰的判断,并有着鲜明的态度,比起那些“知书达理”之人的模棱两可更让人肃然起敬。这其实也是那种不合“小礼”,却暗合大道之人。明代的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认为,那些性格浑厚朴拙的人,可以培养子孙的元气,其道理便在这里,因为这样的人是暗合了“道”的。

我们在对世事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判断时,我们也不要一味死板地以通常的眼光即“下德”去裁量。如果能够从更高的“上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许我们的眼界能够更开阔一些,生命的格局能够更大气一些。另外,涉及到我们自己,固然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也就是所谓的“下德”。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上德”作为支撑,那么你不一定要顾及世俗的眼光和标准,不拘常礼,不在乎世俗眼光,打破常规,也未尝不可。我们之所以能够冲破这个社会给我们设立的种种规范,因为老子给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我们可以藐视所谓的德,让心灵直接面对宇宙大道。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摆脱一些惯性的思维,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必将能够开拓出更为独立而精彩的人生。这便是我们从老子的“上德”“下德”之辩中得到的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c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