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上德不德”

作者: zeeb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22:32 被阅读0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面不去为德,所以有德。下面不失去德,所以没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上面的德没有作为也不需要别人回应。上面的仁有所作为也不需要别人回应。上面的义有所作为也有人回应。上面的礼有所作为但下面没有回应,就退让避开而顺从他们,这样就失去道了。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失去道了就重视德,失去德了就重视仁,失去仁了就重视义,失去义了就重视礼。礼是忠实守信的反映,又是祸乱的开端。在它发生之前才去认识的是道的光华,又是愚蠢的开端。因此君子处在道的厚重的地方而不处在它反映的地方,处在道实用的部分而不处在它光华的部分,所以抛弃礼而得到道的精华。

(大意)

西周是一个礼制严密的时代,当时的诸侯大夫都讲究礼制。但到了春秋战国,诸侯相互征战,很多诸侯为了争强不再遵守周礼了,各诸侯霸主甚至利用周王室的名义来约盟开战。

老子追求的道德是纯粹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无关。他认为人们只要不去为所欲为,为善积德就可以做到了,自己做不到,反而用礼去约束别人属于多此一举。

老子反对礼,认为礼没有价值,只是道德的表现,或者说是最低层次的道德。他认为人们会利用礼去做违背道德的事,对礼的重视,反而成了一个社会道德衰败的标志。

相关文章

  • 《帛书老子》“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面不去为德,所以有德。下面不失去德,所以没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 帛书老子德经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道德经》帛书版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德道经 道家 道学 帛书版 《<老子>帛书校勘版》 《老子》(道德经)由老子作于春秋之前(一...

  • 马王堆帛本《道德经》

    真正的原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德经》 《道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

  • 赤子

    《老子》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这是老子帛书上的话。他的意思是,只有新生儿才含德之厚,才有厚德。在这里我们不...

  • 字源其说帛书老子第七十章

    字源其说帛书老子第七十章 撰稿人:程勇 帛书老子第七十章(德部三十三章)...

  • 品味《老子》之三十八

    品味《老子》之 三十八 【原文】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 帛书《老子》下部—德论

    【下部• 德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

  • 《道德经》之“德径”,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老子认为,“德”分为上...

  • 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转自:http://www.dehuizhi.cn/xiongchunjing 1、还原校勘正名帛书版《老子•德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帛书老子》“上德不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qv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