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决定带刘三姐出个远门。
早就听说过碧云寺的高远幽静,礼佛又是刘三姐最爱的活动,我俩各得其所。
从山南公路上行,雨后初晴云雾氤氲,飘渺的山色若隐若现,翠绿的茶园涟漪一般从山脚往上蔓延,苍绿的竹林一路相送,这是一条很出尘的路呢!
入口出一条陡峭的石阶给碧云寺平添了几分高远的意境。登上石阶,右边是一栋黄色的三层小楼,挂着一面“真面目书院”的褐色牌匾。左边沿着鱼池旁边的小径进去,就是碧云寺的正殿。
碧云寺的住持妙吉大师已经在殿外摆好了茶桌,落座以后,先给我们倒了一杯山泉水。
刘三姐水都来不及喝,就去礼佛了。上香、跪拜、磕头、捐功德,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程序,再坐下来听大师讲法。
突然间我就很羡慕她,羡慕她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信仰,以及这种付出给她带来的快乐。
山泉水漱口之后,妙吉大师再给我们倒上了一杯冷茶,茶色如遥看春草,似有还无;一口下去,泠泠生香。
大师说,这是他们寺里自己种的茶,用山里的地下水冷泡四小时以上,才有这般的味道。
大师指给我看鱼池旁边的入水口,一个是地表水、一个是地下水,只有地下水才能称之为庐山泉水,也只有这种水才能冷泡出庐山云雾最纯正的灵魂。
一杯又一杯,我突然找到了可以与刘三姐礼佛所匹配的快乐,我爱这生活里所有的偶然,以及偶然带来的顿悟。
比如碧云寺的那杯冷泡茶,一口下去让我觉得吞下了半山云雾。后来,又有朋友送来了一款五老峰云雾茶,丰盈润泽的口感、饱满深远的回味,一口下去像是喝下了四季,更像是喝下了一生。这款茶像一位自我修行很圆满的高僧,喝着喝着就让人感动。
能给我带来快乐的还有偶遇的茶友。有一位远在北京未曾谋面却并不陌生的小妹妹,她喜欢我的文字,我喜欢她的性格,某天一交流才知都是茶客。她对茶的感觉在我看来很玄妙。她说:“云儿在飞,我在想,水流、花香,一片夜色放心上。喜中有忧,暗中有光,怎么度怎么量?”
前两天还偶遇一位90后小姑娘,来有余台喝茶看花。我问想喝什么茶?没有得到明确旨意,就随手泡了一壶水仙。一入口我俩不约而同“哎呀”了一声,我说:“这个茶太烈了!”说完感觉自己在评论白酒。
小姑娘不紧不慢地说:“这个茶性情泼辣,适合秋冬季节在大太阳底下喝,太阳的躁性方可压住茶的泼辣。这种阴雨的天气,适合来点白茶。”
原本以为小姑娘只知道喝甜腻腻的奶茶,跟老阿姨一起喝茶不过是应个景,没想到遇到了真茶客。
我就是喜欢这些细小的快乐,这些有趣的相逢,喜欢这些带来的心底的悸动,和对明天的渴望。
这算不算是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