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争与不争倒像是反的,以前很佛系、很怂,什么也不争。在学校不会去坐前排,成绩好差也随心,对钱啊物质不但不怎么想得到,反而几近讨厌,常常吟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下南山”,总想着长大以后就找一块幽静的地方,隐居起来,在里面看书、写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现在,要25岁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悄然而逝,我不再讨厌钱,也不讨厌竞争。相反我喜欢钱,那是一个优秀的人的信用之一,我也喜欢大城市,那里有各种新奇的事物,有创造和灵感,那里竞争激烈,大多数人都卯足了劲儿去追求自己的目标;那里观念开放,只要你主动,准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小时候地怂且不争,大概是独自长大的害怕他人眼光以及早早的受到了田园文化浸染的缘故;长大后,身前之事,争且不怂,也不那么害怕失败,但几乎只与自己争,与每一个过往的自己争,今天比昨天好,这时比彼时好,那就是好事儿。旁人比我强,我只会真心羡慕且学习,旁人比我弱,我亦无欺压。而且我做事情也延续了小时候的那种“慢”,锚定了一件事儿,就会一步一步逐渐做到它,再难再花时间也要“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像在这里写下一篇篇的文字,即使看书还不够,阅历还不够,但是思考、写作,每一次都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涌现。
道德经有云:水,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只与自己争,即是直接撕开自己所有的掩饰,敲碎所有的借口和谎言,这当然是人之所恶,然而只有如此,才能认识最真实的自己,人亦唯此才能成长。从现在开始,写下一个你克服己之所“恶”与自己争的计划,不用太长,三两天能做完的就行,我也写下了我的计划,参加学校的“一分钟挑战赛”,为期三天。
祝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