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把当下没过好,乃至以后也过不好的责任全都推到原生家庭和以前的经历上,显然比此时此刻的自己担负起以后的人生如何过这个责任来要容易和轻松的多,不是么?**
这个问题意味着大家对自身问题的追问和对原生家庭影响的反思。最近拜读了一些反馈大佬观点的书,浅浅分享一下:
弗洛伊德.jpg
一. 弗洛伊德:潜意识的阴影,原生家庭影响深远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会深深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在0-6岁的“性心理期”。这段时期,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会塑造他们的性格基础,形成潜意识中的“客体关系”。
在弗洛伊德理论看来,对原生家庭的不满,是潜意识中对早期亲密关系的投射。比如,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可能会在成年后对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和不安,并将这种不安归咎于父母的错误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要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挖掘潜意识中的冲突,改变错误的客体关系。
二. 阿德勒:人生的意义之问,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他的观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在阿德勒看来,思考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是一种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比如,孩子在原生家庭中体验到被忽视或不被重视,可能会在成年后选择用“怪罪原生家庭”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寻求理解和认同。更重要的是,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即使原生家庭存在缺陷,我们也可以选择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与弗洛伊德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阿德勒更强调个人要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武志红:深度连接的缺失,原生家庭影响亲密关系
武志红老师在《深度关系》中强调,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深度连接”的缺失。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的足够的爱和关注,他们可能在成年后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并将其归咎于父母的“错误”。
“怪罪原生家庭”在武志红的理论中,是个人对“深度连接”的渴望。比如,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没有体验到“被爱”的感觉,可能会在成年后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全和焦虑,并将这种焦虑归咎于父母的“冷漠”。
武老师认为,人需要从想象进入现实世界,需要在自恋维度上展开自己。真实地活着,真实地呈现自己的各种生命动力,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
弗洛伊德、阿德勒、武志红三位都认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深远,并会影响个人对自身价值、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理解。
然而,他们对原生家庭影响后续的态度有所不同。弗洛伊德强调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变错误的客体关系;阿德勒强调个人要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武志红则强调通过“深度关系”的疗愈来修复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我个人比较倾向阿德勒的观点,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学着去面对,让自己有足够的韧性去面对影响,努力创造以后的人生,不给此时此刻的自己找替罪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