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101篇《齐风 南山》(全)

《诗经》学习第101篇《齐风 南山》(全)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15:57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01篇《齐风  南山》

    【原文阅读】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suí。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jù五两,冠guàn緌ruí双止  。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yì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jú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译文参考】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

    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

    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

    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

    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

    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

    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

    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

    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字词注释】

    (1)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

    (2)崔崔:山势高峻状。

    (3)绥绥(suí):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4)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5)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6)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7)止:语气词,无义。

    (8)曷(hé):怎么,为什么;

    (9)怀:怀念。一说来。

    (10)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11)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12)緌(ruí):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13)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14)从:相从。

    (15)蓺(yì):即“艺”,种植。

    (16)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

    (17)亩,田垅。

    (18)取:通“娶”。

    (19)告:一说告于祖庙。

    (20)鞫(jú):穷,放任无束。

    (21)析薪:砍柴。

    (22)匪:通“非”。

    (23)克:能、成功。

    (24)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诗歌赏析】

            此诗为讥刺齐襄公与其妹不伦之事,并暗讽鲁桓公之无能。

          这首诗四章,每章六句,每章末尾都是反问,反问就代表谴责之意。第一章“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为兴比,以南山之高大比齐襄公位居公位,以雄狐喻齐襄公,绥绥指狐狸求偶之状。“鲁道有荡,齐子由归”为叙事。古时女子嫁人称“归”。荡指平坦。去鲁的大路很平坦,那文姜不是已经嫁过去了么!“齐子”就是齐国的姑奶奶,这里指文姜、齐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他们都是齐僖公的儿女。这首诗是写贵族家庭的事情,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是可以找到这两个人的。“既曰归止,曷又怀止”是指襄公而言:既然文姜已经嫁出去了,你为何还要想念她呢?在春秋初期,出这事情的只有他们兄妹俩,没有别人,所以我们很自然地把焦点放到他们身上。当然,如果绝对地怀疑也没有办法,因为这首诗中没有出现齐襄公和文姜的名字。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是比,五应当是配伍的“伍”,鞋要成双,帽缨也要成双,比鲁桓公与文姜是匹配的一双,齐襄公就不应再“插足”致乱伦了。“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与“既曰告止,曷又鞠止?”与“既曰归止,曷又怀止?”意同。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为比喻,意为若想种麻,就应先整理好地,以接下句:“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为比,意为劈柴该怎么做,一定要用斧头才行,以接下句:“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后二章是暗讽鲁桓公的,既然娶文姜已告知了父母,又有媒妁之聘,可谓明媒正娶,可你为何还要让她回齐,不去制止她(与襄公之乱)呢?

            关于齐襄公与其妹文姜乱伦及鲁桓公因此事丧命见于《春秋》,《史记》也有记载。鲁桓公娶齐女文姜后,齐襄公与文姜暗中勾搭,一直未断。其后,齐襄公约鲁桓公相会,鲁桓公携文姜前去赴会,与文姜到了齐国,结果发现文姜来齐的目的是与襄公淫乱。齐襄公见事情败露,便借宴请鲁桓公之机,让公子彭生趁鲁桓公酒醉、在扶其上车后扼死了鲁桓公。此事在齐鲁间结下长期仇怨,鲁人由此怨恨齐人。

            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南山》的反思探讨】

    不合礼法的兄妹恋情

            贵族在婚姻问题上的不讲礼法,在当时也不是少见的现象,而且,政治婚姻并不太顾及个人幸福。《礼记》里说婚姻“合二姓之好”,可是二姓不是二性,在情感方面,它是有缺陷的。

            不过,发生兄妹乱伦这样的情感,还是难以被接受的。这么近的亲缘关系,法律也不允许结婚的。但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发生在齐国是有原因的。在周代,同姓百代都不可以通婚,襄公和文姜的结合肯定违背了礼法。可是如果我们放远一点看,古老的风俗在春秋时期并未因为周礼的推行而完全断绝。

              远古时期大洪水之后,人类几乎灭绝了,就剩伏羲、女娲兄妹俩,他们就是兄妹婚。在我们的东邻日本,在古代王室的范围内,就有叔叔娶侄女的。在古埃及、古希腊也都有兄妹婚这种情况。在《奥德赛》中,一个岛上的老王生了六个男儿、六个女儿,正好结成了六个兄妹婚。这种风俗由来已久,而古中国“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的做法,是新的制度。

            但是,周礼并不是铁板一块。在《史记》中说到,周初封建,姜太公被封到齐国,他穿着夜行衣匆匆赶路,到了那里,三五个月就把国家建成了。同时,周公也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建国,可是伯禽的速度就很慢。周公就问姜太公,为什么他的国家建得那么快。太公说他“尊贤尚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广开鱼盐之利,其他的事情,比如风俗方面就不管了。伯禽建国晚,他说要“革其俗、变其礼”,而移风易俗要几年才能完成。

            据说对这两个国家,周公就说,以后齐国是个经济大国,鲁国是个文化大国。当然了,文化大国要挨经济大国的欺负。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事后诸葛亮了,但也未尝不包括某种历史真实,就是两国的开国路线不一样。齐国注重经济、贤人,对风俗一面有所放松,于是对兄妹恋情等没有干涉。

            文姜和齐襄公的事情并不完全都是欲望和情感原因,也不是彻底的道德败坏,可能有某种风俗的作用,但是毕竟于礼法不合。而且这首诗的作者也明显是站在礼法上说话的。“匪斧不克”、“匪媒不得”、“既曰归止,曷又怀止”等,都是站在礼法角度抨击这种现象。礼和俗出现一种对峙。就这首诗来看,这种风俗的确应该禁止,因为血亲关系太近。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文姜的故事

            文姜出嫁之前和兄长齐襄公有了私情,后来就不好嫁。他们的父亲齐僖公很着急,想把她嫁出去。 《左传·桓公十八年》《史记·齐太公世家》等许多文献都记载了这件事情。

          郑庄公有个儿子公子忽,帮着齐国干事情。齐僖公就想把文姜嫁给他,但是公子忽可能对文姜没有感觉,或者听到了什么消息,说了一句著名的话“齐大非偶”,说齐国是个大国,自己怎么能找大国的姑奶奶呢,不合适。

          齐僖公后来将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就是《曹刿论战》里的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是进入春秋之后的第二代鲁国君主,是隐公的弟弟。鲁桓公十八年,桓公到齐国访问,要带着文姜去。当时就有大臣说“男有室,女有家”,男女有别,让桓公别带着她。结果文姜还是去了,并且和哥哥旧情复发。

          事情从来都是如此,如果不知道也没什么,一旦知道就该生气了。“奸出人命赌出贼”,这要出事了。鲁桓公很生气,说“同非吾子”。同就是后来的鲁庄公,桓公说他的大儿子同不是他的儿子。这并不可信。因为文姜嫁到鲁国好几年之后才生了儿子。

            结果,文姜就把鲁桓公生气的事情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一不做二不休,命大力士彭生在扶鲁桓公上车的时候将其杀掉。彭生用了狠劲,到该下车的时候,桓公已经死在车里了。事发之后,鲁国抗议,齐襄公就杀了替罪羊彭生。而文姜就只能留在齐国好多年。

            文姜留在了齐国,她不敢到齐国都城去,也回不了鲁国,就在齐鲁交界地带徘徊,时不时地还见一见齐襄公。这样她就把她儿子的婚姻给耽误了。这个事情对鲁国政治发生了许多后续的影响,出现了各种纷争。所有这些事情都结束之后,季氏,也就是桓公的老弟弟季友立了鲁僖公。于是,季氏家族的权力就先强起来了。后面三家的权力慢慢发展,把君主家的权力一分为三,到了孔子的时代就已经出现这个情形。

    参考资料:

    《讲给大家的诗经2》,李山,东方出版社,2021年6月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0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101篇《齐风 南山》(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iw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