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北。
很高兴又见面了。
我们聊聊——“情绪和态度”。
其实这类话题聊过多次,有点不太想聊:只因不好聊同时也聊不好。
这类问题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无法避开,即便是短暂选择回避,最终也会落到自身上,即便是擦肩而过,也会留下不大不小的损伤,很难避免。
就像回旋镖:我们把它抛出去时,在离手的那一瞬间心神都愉悦了,只是这样的愉悦转瞬即逝。
立马就要想到:它折回时又该如何接住。
是接,还是不接。接了会怎样,不接又会怎样。
一系列问题在脑子中不断盘旋冲撞,谁都无法做到真正的万无一失。
显然“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很难达到,那是多么难以追求的精神境界呀。
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情绪所控制着,深远而复杂。
例如:社交,行为,决策,生理反应,身体健康,创造力,思维,学习等。
它混迹在我们各个方面,全天候无死角包裹。
不得不去认识它,关注它,了解它,从而更容易且有效的去通过一些方法、策略,或措施去管理,调节我们的情绪。
不至于被它“完全掌控”。
没有人能拍着胸脯说:他战胜了自己的一切情绪,他是自己仅有且唯一的主宰。
要知道它与我们的牵绊从诞生开始就彼此纠缠,早已成为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
无法剥离。
犹如螺旋一圈圈缠绕,攀附协同向上。
同时,又可将其看作是人类自身的调节剂。
写到这里,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动态的太极八卦图。细细琢磨,非常贴切。于是接着又想到老子在《道德经》里早已告诉我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暂停一下,闭眼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要再执意搅动本就一团糊糊的浆糊,粘上粘稠物的木棍会增加自身的重量。
很多事情,很多人,换个角度或过段时间再看再琢磨,则完全不同。很多解不开的郁结,或许会一瞬自解,亦或在时间的灌养下逐渐变得明白。
反观那些无论怎样都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或人,就像一盆植物在“我”手上,如果“我”的想法是:
1.养一盆吧,这次看它什么时候枯萎死亡,最终能活多久;
2.该如何养它,让它越来越好,让它好好生长,陪伴左右。
以上两种想法,同样25字但属于两种不同心境,可以看出各自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是积极地,负责任地迎接一盆植物?还是玩味消极的面对。
显而易见。
以前“我”已经葬送了多盆植物,而每次购买新植物时并没有总结前一次的失败养护经验。“我”由于没有总结,没有学习参考,没有请教有经验的人,身边也没有种花小能手传道解惑,而是自以为的用惯有的养护知识和经验去对待接下来的每一盆新植物。
故而,当新鲜感消失,或是某天偶然发现一片枯叶,一朵残花出现,自然就会为它提前宣判死刑。
即便想着要不救救吧,但也会表现得不再那么积极主动。
而当初带它回家时的美好心情,在看到枯叶和残花时已消失殆尽,或是更早时候就已失去兴趣。
最终,它们也就消失葬送在“我”手里。
所以,无论再购买几次,但凡出现了序号1的心理状态,情绪起伏,植物最终都只会有一个结局。
在“我”没有改变之前,很难出现序号2的想法。
即便有,也或许是一时之间。即便有人善意提醒建议,让“我”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去做这件事情,并多次强调只要“我”有所改变并开启序列2的思维去养护它,或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只是最终都要看“我”如何选择:是接受善意的提醒建议,还是一意孤行的不求改变。
而要知道的是,前面已提过:情绪,从我们一诞生就存在,并包裹着方方面面。
情绪,它的存在是自然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和万事万物建立联系。
它同时也充当着调节剂,催化剂,在某些时候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任性和调皮,敏感,善妒,爱撒娇,爱生气。
如果不加以管束任其野蛮生长,极其不妥。所以“规矩”应运而生。
又聊到了一个我认为苦恼且矛盾的点上了:虽然心里非常明白且赞同自由(包括情绪上的一切自由)必须建立在规则框架之下,而非肆意胡来。只是难免有时候并不想被太多“规矩”所束缚。
很多时候,所谓的“规矩”只是某些人自认为且以他自己本身或所在团体为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并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更改进步更别提自身的发展进步,这就像被钉住的木墩子软绵绵地镶嵌在泥地里。
显得膈手而软烂。
虽然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影响,但却像结痂的硬块,时刻想扣掉它。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跳出来干扰我们的决策,思考和行动,甚至出现精神问题。
于是,我们要么开启逃避模式,要么开启自我保护机制,要么开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终达到或接近不被情绪左右。
余下的,总会有多余的,那就只能是各自开启寻求治愈的道路。
只是很多时候,即便是非常专业的人士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不是什么问题什么病症都是在一系列所谓的模板下答答画画完成,并被标注的。
当然这取决于其本身的专业程度,以及我们是否愿意敞开心扉与其毫无顾忌的坦诚。
一般情况下难度不算太小:这是秘密的较量,也是有趣的尝试。
而重点是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参与其中的“我”,“你”,“他”,以及“我们”,“你们”,“他们”。
例如上面提到的一盆新植物。
选择1后,除了一开始的一段时间还算“精心”的照顾,又是浇水又是搬去晒太阳外,剩下的日子就是它的自生自灭,以及心里默念的倒计时。
如果记忆尚可,跟上一盆来个死亡倒计时比赛也何尝不可。
多次这般还是没有发觉其中端倪,最终也不会养活它。
无一例外的成为聚会谈资中的一个个小插曲:“我”从未养活过一盆多肉,仙人掌。连这些不经常需要浇水照顾的植物都养不活,简直是植物杀手。
不会有一点波澜,更多的是习以为常。
这感觉就像很多时候人们自嘲:道理都懂,但还是过得一地鸡毛。无奈且无力。
为什么呢?
因为一开始就已为其下了判决书,已认定它最终的结局,剩下的就只是时间的长短。不易察觉地透露出一种较为消极和不确定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可能源于对植物生命力的怀疑(源于以前多次失败的经历),或是对自己养护能力的担忧(每一盆的结局都如此,早已没有积极和新鲜感,最后或许连努力都觉得多余)。
残酷而不美好,唏嘘而不自洽,更多时候是感动自己。
这很搞笑。
如果选择序列2,则说明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积极的心态和正面的行动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
通过说“要好好养它”,本身就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我”愿意承担起好好养护这盆植物的责任。
即便这盆植物或许不能终结自己“辣手摧花”的歪名,但是这一次下定决心,对植物尊重,对自己和它承诺的信守。
内心不想成为一个不守承诺的人,肯定会积极学习一些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反思以前的过往。
“让它好好生长,陪伴左右”也再次说明“我”态度的转变,更加积极,并已开始行动。
已下定决心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确保这盆植物健康生长,而不是被动且自以为的等待其最终的结果——慢慢枯萎。
任何“繁花似锦”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所得才会接近所愿。
这样看来,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心境,最终必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写在最后:
回头再看,我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一切将会变得豁然开朗。
面对任何人或事亦是如此。
一开始就给自己良好且正向的心理暗示,成功的脚步就已跨出。(鼓掌~)
生活中尽量多使用积极的语言,多多赞美自己和别人,避免采用消极或否定的语言。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一下子会从阴雨延绵变得阳光明媚,增强信心和动力。
“看它能活多久”
“我要好好养它”
两句话所传达的信息和人生态度截然相反。
我相信人们更愿意倾听积极性的语言,愿意浸泡在幸福的温泉里。
一开始就是正向暗示,则干劲十足,心情没有不好的道理,植物没有养不活的道理。
责任感伴随着承诺而来。“好好养它,陪伴左右”,就是“我”的承诺。
接着就是“我”开启养植物的过程以及努力了。
这是我可以控制和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成的事情,所以接下来的安排也会是积极且有效的行动。
不可贪恋一蹴而就。
最后就是不懂就问,外加态度上的转变,积极探求养植物的知识,相信最终的结果是美好的。
即便不是,也会逐步走向坦途。
绿植的点缀,良好的心态,可控的情绪,积极生活的态度,就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生活中的小美好来自一件件小事的堆砌,一件件小事的完成,享受整个过程见证整个过程。
最后感谢大家看到这里,以上祝好。
互勉。
Good Day
2024.4.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