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琴作为既有历史文物价值又多少有些使用价值的艺术品,一直为收藏家和琴家所钟爱,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假冒古董琴逐渐流入了古文化市场。最早的时候,由于造假者对古琴专业知识一片空白,所制假琴从形制到漆灰等非常容易辨别,只能蒙一些同样不懂古琴的爱好者。但随着古琴艺术的逐步升温,制假者也开始逐渐熟悉古琴并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的知识,制作水平也逐渐提高和完善。老琴收藏的风险性正在逐渐升高。
老琴收藏对于琴人来说有两处需要考虑,一是老琴的确切年代,用来确定其历史价值。
以前判断老琴的年代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琴型和断纹,琴形方面:比如琴界有言:“唐圆宋扁。”唐琴与宋朝等琴形相比,造形较为浑圆,一般又在颈、腰内收部分作圆角处理。唐琴的造形,各处比例均比较合理,既美观又便于弹奏。唐琴的琴形主要有:伏羲式、神农式、凤势式、连珠式、师旷式、子期式、仲尼式、霹雳式。北宋初年的琴形,基本是模仿唐琴。后来,琴面的弧度渐渐自浑圆向扁平变化,在长度与宽度上,宋琴的标准范围较唐琴大。自明朝起,新增了很多式样。明朝的新增琴形主要有:绿绮式、正合式、梁鸾式、清英式、万壑松式、飞瀑连珠式、蕉叶式等。唐宋就有的琴形在明朝时,线条变的硬朗,分明,突出棱角不在圆润。断纹方面:断纹有牛毛断(易见于面板上下两侧)、流水断(易见于面板三至七徽间)、蛇腹断(近乎平行的纹路,按宽窄分为细蛇腹、小蛇腹、大蛇腹三种)、冰裂断(如冰裂横竖交织之细纹断)、龟背断、梅花断(断起如梅花,宋人认为极古,非千余载不能有也)。其实这种按断纹判断的方式到明末就已经开始不足取了,因为灰胎基本采用瓦灰,使琴整体质量下滑,很多琴很早就出现了各种断纹,为后来的鉴别工作增加了难度。
如今断纹和形制等均被造假者所掌握,而且做出的也颇为内行,这时传统的外观和断纹鉴定就已经不够科学和严谨了。目前我感觉最为可靠的辨别方法应以琴形、断纹为辅助,主要辨别木材表面的炭化程度和漆锈的程度了。按木质种类不同,根据年代,其色泽也不尽相同。近代的琴几百年的话,木色基本都为淡黄色,随着年代的久远,逐步颜色加深~逐渐为金黄色、深黄色、紫色、黑色。那种木头自然的炭化和古琴作旧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区分的。至于漆锈也可以作为古琴年代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当然琴名款识等细节也是鉴别真假不可忽视的细节。
当确定古琴年代后,其历史价值就已经大概清楚了。第二点需要考虑的就是作为琴人收藏古琴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弹奏。并不是所有的老琴都能弹奏,也不是所有老琴都有您所希望的音色。自古以来良琴难求,能有一个比较满意的音色为琴人之幸。古琴制作工艺上,唐宋琴做工精良,往往精品颇多,不管历史价值还是使用价格都是非常高的。明清琴就要较为慎重的对待了,因为那时的琴工艺退步很多,大量低廉劣制古琴已经批量产生。确定年代后,还要对其音色、灰胎成分等多方面考虑。毕竟老琴价格不菲,收张音色不好的琴对于普通琴友来说,实际意义并不大。
老琴作为中国古琴历史的见证,其收藏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希望琴友们谨慎对待,客观考虑,量力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