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能都是随大流的,虽然我自认为是能主导自己,掌握自己,但还是无形中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以前几乎不太爱看国外的书籍,因为即使翻译者水平极高,达到了“信达雅”,我却终究读着不那么顺畅,就像便秘一样不爽。不是写作者的错,也不是翻译家的错,错就错在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语言的习惯、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我总是搞不太懂,尤其是那些人名,老是记不住,就如同看外国人都长得一样,对我读书造成了困扰。
学了那么多年中国历史,虽然了解不全面,但这对我理解文学作品所在的年代已经可以了。我知道他们写的大概在哪个阶段,中国是什么现状,国民是什么状态,作者人物角色性格,想要表达的意思,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就比较有耐心看下去,甚至看好多遍。
不是没看过外国小说,就是因为看了好多,都不能自己品味出作品的韵味,久而久之,就不想看了,费脑费神,还毫无益处。可今年买书时,看到了许多推荐,当然包括许多外国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世界级著作,大师级作品。例如《月亮与六便士》在2017年豆瓣阅读年度中排第一名;《雪国》被认为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瓦尔登湖》与《圣经》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着的25本书”,虽然没看过圣经,但它的地位令人尊敬。
这些推荐之词瞬间让我有了想看看的冲动,于是乎就买了下来。可自从收到书籍,中国的书籍已经看完了,而外国书籍却只看完了一本。每次打开看了几页就很难继续下去,等下次看时,上次看的却忘了讲的什么内容,又只好从头看。
写到这,突然想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由于偷懒,总是趴在床上看书,所以一般做笔记就不方便了。看来,可以采用做批注的方法来读书了,就是怕别人看到自己浅薄的见解,惹人笑话。
呵呵,人不能免俗,此刻还是想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买书籍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些外国名著有可能朋友也在看,如果自己不看的话,就没有共同语言。看电视也是,刚更新的电视、综艺节目,刚上映的电影,生怕自己不看,和别人没有话题可说,甚至连别人喜欢的偶像自己也会搜索下,而我的偶像是中国铁娘子——吴仪,好多人已经不认识她了。那时天天看新闻联播,天天看她,梦想就是成为她那样的人,为祖国奉献一生。这话现在不说了,偶像也不提了,奶油小生更吃香,钱也比梦想更响亮。
从众买的书,自己肯定要读完,因为只有读完了刚买的书,才能有资格再买新书。
写完这些就看书,自己天天神经病,白天不想看书,只要到晚上,才有心思看书。这是病,得治。而且这病从高中开始延续至今,几乎不早起,但也不早睡。高中时就经常迟到,晚上熬夜学习。慢慢改吧,这破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