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04418/5167012a9a0422e2.jpg)
文/楚风乡韵
01
近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的一段讲话视频在网络热传。官方在发布视频时还配发了一段文字:日前,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时提出要改进会风,不要照本宣科,只看领导眼神的“墙头草”式干部不可用。
这段视频得到网友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他“试探性”考察干部并“咔嚓”了这名干部。报道称,“有一次专门试了一个同志”,刘家义说,本来该名同志讲的是完全正确的,“突然我跟他说,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他马上变过来,对,应该是这样”,“然后我又提醒,是不是应该这样?他又说,对,马上这样”,刘家义打了个向右的手势,解释这名同志在他的二度“提醒”下,大反转,立即“向右转”。最后的结论是“此人不可用。”
当然,这种“墙头草”“变色龙”式的干部肯定不可用。但问题是,在省委书记面前,这位干部怎么会突然没有了主见、失去了判断力?假如考官是一位不讨厌“会来事的人”的人,其结果又会是怎样?
这背后的东西值得反思!
02
俄国作家契可夫以短篇小说《变色龙》辛辣讽刺了沙皇专制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小说讲述了沙皇专制时期发生的一件事:警官奥楚蔑洛夫接到举报,称有人被野狗咬伤。一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于是想把狗杀死。可是随后围观的人当中有人说这只狗是将军家的,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之后随着围绕着狗是否是将军家里的宠物,奥楚蔑洛夫以穿脱外套不断发生着“变色”。最终确定这是将军哥哥家里的狗后,奥楚蔑洛夫不但没有惩罚狗,还把被咬的人威胁了一番。
乾隆时代的大贪官和珅极尽拍马谄媚之能事,在奉迎皇帝的背后大行受贿之事,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一位弄臣。“著名演员王刚把这位只哄主子高兴的”弄臣“演绎得”入木三分“。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对一些华而不实、见风使舵、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式干部进行了辛辣的鞭挞。
由此可见,“变色龙”“墙头草‘式的人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在现实中,不管是古代、还是在当今,都不乏其人,并有着丰润的成长空间和厚实的生存土壤。
03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位踏实干事的干部易学习,被省委书记沙瑞金看中,破格提拔为一个省会城市的纪委书记。我认为,这是易学习的幸运!
现实中的那位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试探性考察“中由于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干部,却被书记“咔嚓”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位干部的不幸!
举这两个例子,笔者没有为被“咔嚓”的干部叫屈的意思,只是想说,幸与不幸,仅一句话而已。假如易学习没有进入沙瑞金的视野、易学习说不准还是在”原地踏步走“,假若那位被“咔嚓”的干部被上级领导得出了”孺子脑灵,可堪大任“的结论、也说不准会像易学习一样得到重用。当然,这只是假设。
不过,这两个案例也间接反映出,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还存在制度缺陷,没有完全走出”说你行、你就行,说不行、就不行“的怪圈。这可能也是那位被“咔嚓”干部的认知,事实上有这样认知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比如有的专门恰到好处地说领导喜欢听的”话“,有的则人为造上级喜欢看的”景“,等等。
04
选准用对一个人,是一个地方和当地群众之福;选错用歪一个人,则是一个地方和当地群众之祸。
如果不解决选人用人上的制度保障问题,可以说一个”墙头草’式的官员被“咔嚓”了,千万个“变色龙”式的官员还会跟上来。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上级掌握着他头上的帽子。
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的确切中要害。用错了一个官员,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失掉一个地方群众的信任。
“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不能只出现在文件中、讲话里,应实实在在落实在选人用人的具体行动中。我相信,只要从根本上铲除了“墙头草”们生存的土壤,压缩了“变色龙”们成长的空间,“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就会变成现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4804418/30c62cb02d028960.jpg)
网友评论